【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楊磊)企業網市場尚屬于競爭還遠未到充分的地步,以華為任正非擰毛巾的理論, 企業網市場必將成為未來華為另外一個盈利來源。
CloudEngine12800的橫空出世,不僅讓人們看到了華為的決心, 也足以讓錢伯斯睡不著覺。
這一局,華為打了個漂亮的市場攻堅戰。
6月6日,華為在京舉行了"云引擎,承未來--數據中心交換機暨Cloud Fabric解決方案發布會",正式發布了面向云計算的CloudEngine系列數據中心交換機。"CloudEngine系列是和我們的品牌吻合的旗幟。這個產品本身在數據中心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認為這個產品的發布也是我們全面進入交換機領域的一個旗幟性的沖鋒號,或者說是宣誓。"華為企業業務BG營銷總裁何達炳充滿自信地說到。
CloudEngine系列數據中心交換機可提供業界最大的單框48T交換容量。這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或許是難以理解的數據。但對于網絡設備業界而言,這無異于一記重拳--華為終于撬開企業用交換機領域的大門,而這一塊以前一直是思科的地盤。但這不是華為的突襲。
5月6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的Interop 2012上,華為的展臺就矗立在思科的對面,華為的設備不僅吸引了客戶,更吸引了思科。何達炳回憶,"當時思科很多人跑來看我們的設備。我們態度很開放,還會跟他們講我們產品的性能,問他們的見解或者進行一些意見交流。"作為應對思科計劃將SDN概念融入其Cloud Connect(云連接)中,這是思科計劃于今年推出的一個新的云網絡平臺。企業網市場的競爭由此不斷加劇。
但這影響不了何達炳對華為企業業務的信心。華為企業業務BG剛成立不久,就迎來了具有戰略意義的旗幟型產品;而且這款產品至少領先思科同類產品一年。CloudEngine系列為華為爭取的這一年時間,足以讓華為完成企業網市場的戰略布局。"今年華為就能在中國市場做第一,這一點不僅僅我們自信。合作伙伴也沒有一個人懷疑這一點,他們說這個市場遲早就是華為的。"
在華為企業業務BG成立后,企業網市場順勢成為華為的一個重要目標。何達炳說:"我們有幾個重要的戰略布局:第一,聚焦ICT,因為在此領域,我們有研發的優勢和重點的積累,今天發布的交換機本身立項可能就一年多,但實際上有很多前期的積累。第二,長時間被集成。我們更多的是通過渠道合作的方式來進行銷售,華為公司更多的是提供技術和解決方案。第三,從銷售和市場來講,華為確定了"HighTouch+合作伙伴"的銷售模式,"HighTouch"意思是華為要去接觸客戶,特別是一些大的行業客戶,因為要了解他的需求,同時來牽引我們的研發,把解決方案能夠更好地讓這些行業客戶理解和認可。商業交易上來講,可能還是合作伙伴為主的方式來和最終客戶簽訂合同。"
2011年,華為企業業務BG在全球銷售收入為92億元人民幣。"華為企業業務BG在2011年的增速達到了57.1%,預計今年的增速將超過去年。我們的目標是2015年全球訂貨150億美金。" 何達炳堅定地說。
《IT時代周刊》:您剛才提到今天發布的交換機立項有一年多,那研發力量的投入大概有多大?相比思科,這次發布的交換機的價格怎么樣呢?
何達炳:其實這個產品在2009年就開始進行關鍵技術的立項。目前直接投入是600多人,再加上平臺部門,實際上也將近1000人了。我們的價格優勢不是說單純的去比,比如他一個槽位,兩個100G;我一個槽位,8個100G,不能要求我8個100G比他兩個100G便宜,這不合理。但是同樣的端口,我肯定比思科便宜,我們會有一個合理的價位。
《IT時代周刊》:我聽到一個消息,思科內部的人在講,他們也非常重視華三,就是被惠普收購的那個華三。其實在企業網市場上,思科現在是最主要的提供商,華三通信做的也比較早了。在這個市場上,您怎么看華為企業BG所處的位置?
何達炳:我認為華三就是惠普中國區網絡。華為企業BG所處的位置,應該從幾個方面看。第一,相對于惠普來講,我認為我們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我們研發的投入能力、前期的技術積累,包括我們今天提到的ITEF,在IP標準組織的投入,這都是我們的優勢。我們曾經出過一個《ICT新視界》,里面有在ITEF新的IT標準的制定和起草的情況,你們可以看一下。我們現在處于第二,惠普落后于我們。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我們不認為我們現在對思科有太多的競爭,更多的還是在類似于交換機市場這種沒有充分競爭的市場。我認為我們進入這個領域,很重要的是會促進該領域的整體創新能力提升。當然競爭本身就是促進創新的,創新也是需要競爭來刺激的,沒有競爭就沒有創新動力。云技術也在推動行業發生很大的變化,需要競爭來刺激推進創新。
《IT時代周刊》:當初在考慮這款產品的時候,是不是業界客戶的需求已經到了這個位置,需要推出這么一個高端的產品?還有,此次的交換機是不是華為需要突破的一個代表?在規劃的方面有沒有這方面的因素?在規劃的時候,是不是從一個產品線整個周期進行規劃的?
何達炳:我們規劃一款產品,第一點肯定是基于我們研究過市場需求,市場是需要產品的,產品本身有一個很大的商業機會,它能夠取得商業成功。從服務器看,這幾年從GE、10GE到40GE以致于100GE,端口的遷移需求是存在的。對于數據中心,有一個網絡結構改造,的一個機會窗,所以我們要進入這個市場,這是基礎性的一個因素。
從另外一個角度,就是你剛才講的第二點,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華為公司認為在IP領域,我們已經是一個技術領先者。在交換機領域,我們需要有一款旗艦產品的和我們的品牌形象相匹配。這也是為什么我們這次比較高調和隆重地去做這樣一個產品發布會,包括我們徐總也親自參加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運營商領域和IP領域,我們的核心路由器和新增份額遙遙領先,我們認為這跟我們的地位是匹配的。在交換機領域也是一樣的,我們有很多的產品, 如高端的93、97(系列交換機),下面的57、77、27、17,我們有很全的、很完整的交換機系列,但是我們需要一個旗幟,和我們的品牌吻合的旗幟,我們認為CloudEngine 12800這個產品就是。所以我剛才在微博上講,一方面這個產品本身有很強的競爭力。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個產品的發布也是我們全面進入交換機領域的一個旗幟性的沖鋒號,或者說是宣誓。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英國《衛報》網絡版近日發表了署名為讓-路易-加西(Jean-LouisGassée)的評論文章,該文章稱諾基亞現在就像一架搖搖欲墜的飛機,載著它的員工徑直沖向地面。很多人責怪諾基亞CEO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Elop)錯誤地>>>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99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