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以下簡稱“陸交局”)將從下月起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測試,讓500名乘客試用新的巴士載客信息系統,通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提供及時信息,方便乘客掌握所搭乘的巴士路線的實際載客情況。
在不久的將來,巴士乘客或許可像上網選購戲票一樣,通過智能手機等流動平臺上所顯示的顏色標志,預先知道即將到站的巴士到底有多擁擠,以決定要不要繼續等車,或改搭其他巴士路線或其他交通工具。
陸交局將從下月起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測試,讓500名乘客試用新的巴士載客信息系統,通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提供及時信息,方便乘客掌握所搭乘的巴士路線的實際載客情況。
這項通過互聯網提供的服務將率先在五條巴士路線(27、60、74、183和243W號巴士)試行,陸交局邀請經常搭乘這些巴士的乘客及該局民情小組“Friends of LTA”(陸路交通之友)的成員參與在7月至9月間進行的測試。
它前天在社交網站面簿上發出邀請,一天里吸引了30個網民報名。
參與者可上網查詢這五條巴士路線的實時載客情況,網站所顯示的三種顏色標志代表著不同程度的載客量,綠色的標志顯示車上還有空座位,橙色代表還有站立空間,紅色則代表巴士擁擠。
比方說,如果系統顯示巴士已經很擁擠,恐怕擠不上車,乘客可選擇等候下一趟車或改搭其他巴士。
陸交局發言人說:“這項測試的目的是要收集公眾意見,探討這類信息對乘客是否有用,并且提出改進建議。”
這套新的巴士載客信息系統是使用現有的巴士車資系統提供的數據,掌握每一個車站乘客上下車的情況,了解每條路線的實際載客量。
率先參與測試的五條巴士路線的共同點除了乘客量頗高之外,它們也相當頻密。例如早上繁忙時段,27號巴士平均每六七分鐘來一輛,183號巴士則是每三到六分鐘一趟。
陸交局表示將在三個月測試結束后,評估參與者給予的反饋及對系統進行整體評估,才決定是否把這項服務擴大到全島其他巴士路線。預料檢討工作需幾個月的時間。
該局其實在較早前已進行了內部測試,但當時只持續五個星期,而且局限在小部分職員。
這是交通部長呂德耀去年上任后提出的改善巴士服務的首幾項計劃之一。他當時說:“作為一個乘客,我想知道巴士幾時到站,我也想知道巴士到站后,我能否上得了車或找到座位。我們將同業者合作設法提供這類信息,方便乘客作出明智決定。”
乘客反應不一
受訪乘客對計劃反應不一。家住后港的陳曉薇(30歲,銷售員)說:“這項服務相當不錯,如果車站同時有幾條巴士路線可以搭乘,便可以選擇乘坐沒有這么擁擠的巴士。”
不過,住在西部的蔡慧慧(33歲,公關)卻認為有關計劃多此一舉。“反正巴士到站后我們自己也可以看得到它是不是很擁擠,何必花時間查詢?何況擁擠的定義是見仁見智的。”
推薦閱讀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顯示,諾基亞第一季度Lumia智能手機全球出貨量為220萬部,有望在未來幾年獲得增長。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丹青)美國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顯示,諾基亞第一季度Lumia智能手機全球出貨>>>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99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