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337調查”大棒再次揮向中國臺灣智能手機企業HTC。
6月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宣布對中國臺灣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HTC)發起“337調查”,以確定該公司生產的部分電子產品是否存在專利侵權行為。
根據有關程序,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啟動“337調查”后,該機構必須在45天內確定終裁的目標時間,并盡快完成調查,通常案件需要在一年內作出裁決。如果涉案企業被裁定違反了第337條款,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發布相關產品的排除令和禁止進口令,這意味著涉案產品將徹底喪失進入美國市場的資格。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稱,具體涉案產品是HTC生產的某類電子產品,包括移動電話、平板電腦及其零部件。該項調查包括HTC總公司以及HTC美國公司。
狀告HTC的是芬蘭諾基亞公司及其美國子公司。今年5月,諾基亞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訴,稱HTC、RIM和優派三家公司共侵犯了其45項專利,這些專利包括在手機上提供雙功能天線、電源管理和多模射頻等相關硬件技術,以及與推出應用商店、實現手機多任務操作、導航、會話式信息顯示、動態菜單、數據加密和電子郵件附件檢索等相關的軟件技術。
據悉,諾基亞除了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訴,還在美國特拉華州聯邦地區法院、德國杜塞爾多夫、曼海姆和慕尼黑的地區法院提起訴訟。
昨日,HTC方面并未對此作出任何公開回應。但在上個月,HTC曾反駁諾基亞的指責,稱公司2003年就已經獲得了諾基亞公司一些重要的無線專利的授權。
在易觀國際分析師王穎看來,諾基亞起訴競爭對手HTC侵犯專利的背后,其實仍是谷歌安卓陣營與微軟陣營對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爭奪。“在美國市場,蘋果的市場地位已經穩固,而諾基亞的智能手機目前正值集中上量的階段,打擊從歐美市場起家的HTC可能是為其新品上市鋪路,甚至延緩競爭對手新品的上市時間,為自己爭取更多時間和有利條件。”
這已經不是HTC第一次遭遇“337調查”。去年8月,它的另一個競爭對手蘋果曾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起關于HTC涉嫌專利侵權的申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最終認定HTC侵犯了蘋果iPhone的一項專利。根據這一判決,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有權從2012年4月19日起對HTC手機正式實施進口禁令。
但隨后HTC稱其新款手機采用了替代方案以避免專利案中涉及的侵權技術,相應產品在接受美國海關檢查后逐步入美。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智能手機市場又涌入了新元素,多家互聯網企業的加入,讓這一領域的爭奪也變得更加激烈,同時也讓國產手機陣營發生了裂變。 當諾基亞、黑莓等洋品牌每況愈下的時候,國產手機正抓緊時機迎頭趕上>>>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99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