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柴崎)根據咨詢機構IDC的預測,中國市場截止2012年末將會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20.7%份額,比美國市場(20.6%)要多0.1%。而且,隨著智能手機產業的繼續發展,這樣的領先優勢還會擴大。也就是說,中國已經毫無懸念地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
在國內市場上,國產手機在與洋品牌的拼殺過程中已經開始逐漸上位,一點點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打敗洋品牌的"秘訣"有三:采用Android(安卓)系統、搭電信運營商的順風車加上轉戰中低端機型。需要看到的是,國產手機的這些致勝"秘訣",造成的影響或許會比很多人預想的要嚴重得多。
國產手機致勝秘訣傷及自身 安卓系統干擾用戶體驗
如果回顧一下中國手機市場發展史,就可以了解到,國產手機如今的"成功"有其必然性。
1999~2003年是中國手機的初級階段,移動通信在中國逐漸興起,本土手機廠商通過學習和模仿外資,逐步形成本土手機產業鏈,這是中國手機行業蹣跚學步的初創階段。
2004~2008年是第二個階段,2G時代的移動用戶規模快速擴大,在國際廠商和本土廠商互相角力中,國內手機廠商憑借低成本策略和山寨機的快速模仿與功能創新,推動了中國手機市場的繁榮和壯大,中國手機行業在混亂中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
2009年至今為第三個階段,隨著3G在中國正式商用,智能手機從最初的陽春白雪到今天的漸統江湖,中國手機廠商借助極具開放性的Android系統,以中低端3G智能機為契機,實現了出貨量規模和市場份額雙雙持續增長。
由此來看,Android系統+中低端+電信運營商,這三者是構成國產手機廠商迅速攻占市場的三大要素。其中又以電信運營商的推力為最。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谷歌錢包的失敗也說明移動支付的普及不是技術上的問題,而是利益協調問題。中國移動支付的利益相關方同樣過多,不管是移動還是銀聯,都希望大包大攬,自己把整個產業鏈上下游都通吃。兩大陣營互不相讓,這是阻礙中國>>>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99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