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光通信迎來十年最好的發展時機。
5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工程,預計2012年末全國FTTH(光纖到戶)用戶將達2000萬戶。而寬帶中國戰略對于光纖入戶方面的助推力度更大,預計到“十二五”末,全國光纖入戶用戶數量超過4000萬。
隨著政策利好號角的吹起,幾個光通信老玩家紛紛先在股市上體驗了一把高歌猛進。一時之間,光通信行業似乎進入了盛夏,火熱異常。
但是我國的光通信行業真的到了可以駐足回望,志得意滿的時候了么?
我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光纖光纜制造國,可是獨占光纖行業利潤70%的預制棒卻依舊走不出依賴進口的困境。我國獨占全球光器件市場20%~25%的市場份額,但是核心器件卻遲遲擺脫不了進口。
我國是光通信大國而非光通信強國。在為國家萬億元政策利好興奮歡呼之余,我們是否該仔細想想是什么阻礙著我國光通信領域核心技術的創新?又是什么阻礙著我們將擁有的自主技術沒能實現大規模化應用?
機遇與挑戰并存,面對政策助推大潮,我國光通信行業能否順著大潮在技術創新、品牌競爭力、產品質量方面實現飛躍,將是萬億元大餐能否舒服吞下的關鍵。
光通信大國的瓶頸
如何實現由量到質的飛躍,是中國光通信人面臨的難題。
從無到有,截至2011年年底,我國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光通信大國。
2011年,國內光器件市場收入約為100億元。在全球市場中,中國獨占了近三成的市場份額。而將近15%的年增長率使得我國依舊是全球最活躍的光器件市場,潛力空間巨大。
在光通信上游的光纖光纜領域也是如此。截止到2011年年底,共有17家光纖企業,共有光纖拉絲機159臺,拉絲光纖生產線279條,已敷設光纖總量4億芯公里,僅2011年的光纖用量就達9000萬到1億公里。
巨大市場需求推動著我國光通信產業的市場規模呈現出高速的增長態勢。
5月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通信業“十二五”規劃》,5年內信息基礎設施投資總額達2萬億元。在寬帶建設、三網融合、IPv6升級方面起基礎作用的光通信行業成為了這一政策最大的受益者。
與此同時,寬帶業務競爭不斷加劇、三網融合不斷推進以及3G用戶規模的不斷擴大使得以三大電信運營商為代表的企業加大了自己的“光戰略”布局力度。
但是光通信大國而非光通信強國的現狀,已經成為了中國光通信人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在低端領域盲目擴張,依托價格戰而非技術戰使得我國光通信產業鏈中重要環節光器件領域陷入低價薄利困局。當前的低價薄利現狀使得國內光器件企業的生存空間漸漸萎縮。
而隨著對于低端器件需求日趨穩定,以及供需平衡被打破,產能過剩現象日益凸顯,從事低端光器件生產的廠商盈利空間被壓縮得很小很小。而真正有著高附加值、高利潤額度的核心器件,我國依舊依賴進口。高端的關鍵芯片技術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使得國內的高端器件生產受到嚴重制約。加大高端研發的投入,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核心技術不能突破,就難以從市場大國轉型為技術強國,這已經成為我國光通信發展的最大瓶頸。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中原數據基地采用了云計算、云存儲、物聯網等最新的信息技術以及國際領先的節能技術。中國聯通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基地能夠提供最先進的云計算服務,比普通的數據中心節能三至五成。 總投資72億元人民幣的中國聯通中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是光通信大國而非強國 政策助力需對癥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99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