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三大運營商的手機終端補貼依舊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筆者最近了解到,短期內運營商很可能基于各種原因,削減手機終端補貼。
近日,中國聯通開始大幅度縮減終端補貼。筆者所了解,去年中國聯通在推動千元智能機的初期,補貼幅度大約在50%左右。而最近,終端補貼的額度已經降低到30%甚至低至20%。而另一手機終端補貼大戶——中國移動卻在集團公司集中采購(簡稱“集采”)中透過“價低者得”的方式,大幅度削減手機終端商的利潤。這種方法,對洋品牌被完全排擠不說,就連“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這類傳統知名大廠也被出價更低的中小廠商擠占了份額。同樣的集采費用可以買到更多的手機,這樣的目的就是運營商為了省錢。
為什么要省錢?在筆者看來,曾幾何時被認為財大氣粗的巨型央企——運營商真的缺錢了。需知道三大運營商現在不但要在手機終端上競爭,大量用戶開始使用數據業務導致手機網絡也必須增大投入維護,防止被客戶投訴;此外,還需要大筆資金去投資建設寬帶市場,備戰4G LTE。價格戰、廣告戰、營銷戰已無孔不入,每一部分都需要花錢,乃至從樓盤物業管理公司的入場費到行業用戶公關費等,都需要投入。因此,削減開支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筆者認為,運營商削減手機終端補貼無它,主要是因為三大制式的手機都愈趨成熟。過去之所以要投入大筆經費去補貼,多少是因為3G手機不成熟,用戶不多,需要以此來刺激用戶使用。而今,三大制式的3G手機已漸漸成熟,用戶透過口碑了解,也優先購買3G手機和使用3G業務。目前,中國聯通的WCDMA制式手機數量廣泛不用說,一度終端短缺的中國電信,目前CDMA2000制式也多不勝數,甚至中國移動的TD-SCDMA國產制式有了充足的終端。技術的成熟,要生產一臺不錯的手機已非難事,甚至一些中小新興廠商都可以做到。既然如此,終端補貼費用自然要降低。
在筆者看來,終端補貼放緩實際上是運營商要做給資本市場看,以便提高利潤率,支撐股價。目前三大運營商均在國內和海外上市,在終端上的持續投入,尤其是高昂的補貼,影響了運營商的盈利水平。
推薦閱讀
三大運營商公布的最新運營數據顯示,中國移動3G用戶6187萬戶,排名第一;中國聯通5177.8萬戶,緊隨其后;中國電信則是4556萬戶。但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常務副主任韋樂平稱我國3G用戶統計數據存在水分。 【IT商業新聞網訊>>>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99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