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降低千元智能終端補貼到推出低價3G套餐卡,中國聯通這支3G急先鋒似乎已經變得不那么激進。中國聯通董事長常小兵近日否認了今年3G新增5000萬用戶的目標,在出席該公司股東大會時,常小兵表示,今年中國聯通集團目標3G業務收入高于2G收入。
截至今年4月底,國內3G用戶總數已經接近1.6億,3G滲透率突破15%。按照發達國家的3G發展經驗,3G滲透率一旦跨過15%這個門檻,就意味著3G市場即將迎來規模化爆發增長期。從國內市場看來,中國聯通補貼策略的轉變以及中國電信一系列的新動向都在備戰3G爆發增長。而目前國內運營商在3G領域,從終端、應用到業務、服務都存在著嚴重的同質化,這些問題在加劇運營商價格戰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3G普及率的提升。
國內3G價格戰一觸即發
中國聯通近日通過電子渠道連續發售三批共計30萬張20元3G套餐卡,強勢震撼了3G市場。中國聯通此前掀起的2G“隨意打風波”仍在持續發酵,而在3G市場,新一輪的低價風暴再次襲來。在國內3G進入爆發增長臨界點的緊要關頭,持續的低價風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中國聯通意欲何為?
在聯通20元3G套餐面世之前,國內3G門檻還相對較高。就套餐而言,中國移動資費套餐分為三檔:28元、58元、88元;中國聯通3G套餐按通話時長和流量劃分A、B、C計劃,最低套餐為46元,這還是中國聯通在2010年降低3G入門門檻時推出的套餐;中國電信3G套餐則分為暢聊套餐和商旅套餐,最低位49元暢聊套。盡管中國電信今年3月份推出了天翼飛Young的19元3G套餐,但這僅限于校園聚類市場,而近日備受關注的河南電信7元3G卡,也僅僅是中國電信個別地方公司的促銷,中國電信集團方面沒有全國推行的跡象。而中國聯通5月份新推出20元3G套餐則是面向所有用戶,大大降低了3G入門門檻。
目前在國內運營市場,中國聯通2G“隨意打”的星星之火已經燎原,20元3G套餐卡越來越受歡迎;中國移動方面,近日對旗下“全球通”、“動感地帶”、“神州行”三大品牌套餐重新梳理與改版,面向用戶推出包含話音、流量及數據業務自由組合與個性化定制的套餐;中國電信方面,天翼飛Young強勢攪動了校園市場,河南電信7元3G卡更是受到了市場的極大關注。
在3G爆發增長的臨界點上,用戶對低價3G套餐的需求進一步擴大,不管是3G發展的主力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還是套餐資費市場的龍頭中國移動,由中國聯通引燃的運營商資費大戰已醞釀多時。
同質化制約3G滲透率提升
盡管中國聯通方面極力否認打價格戰,但是低價套餐的推出不可避免的將運營商3G發展帶入低價競爭泥潭。價格戰策略凸顯了目前國內3G發展的同質化隱憂。3G牌照各異形成的網絡差異不足以支撐運營商3G差異化競爭,國內三大運營商的3G發展從終端、應用到服務,都沒能形成明顯的差異化。
在終端方面,三大運營商都形成了各自的終端產業鏈陣營,千元3G智能手機趨于一致。在高端的蘋果市場,中國電信繼中國聯通之后也引入了iPhone 4S,盡管中國移動沒有屬于自己的蘋果終端,但手中卻掌握著國內超過1500萬的iPhone用戶。
在應用方面,盡管三大運營商都在探尋流量經營和智能管道的最佳實現路徑,然而從移動視訊到即時通訊,從應用商城到電子渠道的移動互聯網服務,三大運營商的應用發展都只是在互聯網巨頭之后亦步亦趨。
在3G終端、業務、應用乃至服務高度同質化的背景下,運營商之間的競爭要依靠套餐加終端的模式已經不可能在3G市場出奇制勝。由此產生的困境:一方面,價格成為了運營商之間最明顯的差異,低價自然也成為了推動競爭的主要驅動力;另一方面,3G業務同質化缺乏亮點大大降低了用戶轉網3G的意愿。價格的比拼帶來的活躍效應只是暫時的,沒有個性化的創新業務或者說是殺手級的3G應用,運營商3G發展難以為繼。
3G博弈亟待突破同質化瓶頸
截至今年4月底,國內3G滲透率突破15%。就在3G進入爆發增長臨界點的節骨眼上,三大運營商4月份3G發展卻表現得不盡如人意。從季節性因素來說,4月一般是運營商發展用戶數的淡季。從三大運營商5月份所采取的一系列動作看來,可以預見,未來上升的趨勢依然會很平穩。
運營商多舉措降門檻,國內3G或將由此掀開規模化爆發增長的新篇章。然而眼下,價格比拼依然是3G競爭的主旋律,運營商需要在競爭的思維和發展策略上進行轉變,才有可能破解3G同質化的瓶頸,為未來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近日在出席股東大會時表示,已經注意到競爭對手在某些區域的定價策略,但中國電信并沒有跟進,因為價格并非全部考慮因素。王曉初表示,20元3G卡盈利肯定不大,因為數據流量僅僅100M,可能很快就會用完。他強調,“做事情要腳踏實地”,應該細分用戶市場、滿足客戶需求,而不要老在價格上動腦筋。
3G時代應用為王,再好的終端,再流暢的管道,沒有好的應用,拓展3G市場也只是空談。不可否認,低價策略能夠迅速降低3G門檻,活躍市場,但運營商畢竟只是一個市場經濟環境下的運營主體,除了用戶數還需要考慮到ARPU值、營收、利潤等,低價只是擴大3G市場的粗放手段,無法可持續發展。3G的真正發展,需要運營商能夠注重從用戶的使用價值出發,創新應用,挖掘有價值的需求,從而逐漸培育、細分和擴大3G應用市場。推出差異化的產品和應用才能推動3G市場進入良性競爭的發展軌道,而不是在同質化的背景下打腫臉充胖子的大打價格戰。
推薦閱讀
最初中國僅在東南亞建筑施工領域獲得訂單,如今已足以輸出更多技術產品。北呂宋鐵路和中興等通訊企業在菲律賓的案例卻顯示,相較美國等熟悉當地的企業,中國公司依靠政府關系的行事渠道有待拓寬。 在中國,32公里的低>>>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99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