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貸款惹的禍?外電報道稱,歐盟官員在上周一個閉門會議上,告知27個成員國代表,聲稱歐盟已掌握“非常確鑿的證據”,證明華為、中興獲益于非法的政府補貼、從而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歐盟境內“傾銷”產品。
這或是歐盟近年來對中國發起規模最大的貿易訴訟之一———消息人士透露,華為、中興獲得國有銀行大額度信貸或許是這一事件的導火索,而一旦傾銷行為被認定,中興、華為將面臨巨額罰款和征收懲罰性關稅,而且該補貼政策可以直接被其他成員在反補貼調查中援引,受影響的將不僅僅是中興、華為,包括其網絡設備產品、其他中國通信制造商也許都將遭受波及。
華為、中興向南都發來聲明稱,目前暫未收到任何有關歐盟的正式調查通知,否認公司存在傾銷和“獲得中國政府的非法補助”,并反對歐盟發起雙反調查。
巨額信貸額度引發調查
外電報道稱,歐盟委員會幾個月來一直在關注華為、中興這兩家中國移動網絡設備制造商的活動,積極為本案調查取證。而與以往歐盟委員會的反傾銷調查相比,這是委員會首次在沒有收到歐洲公司和行業組織投訴的情況下主動提出調查,顯得此案“不同尋常”。
歐盟認定是否構成反傾銷主要依據4個標準,傾銷價格、對產業損害、傾銷與損害形成因果關系,以及若采取反傾銷措施,是否會損害包含進口商、消費者在內的歐盟整體利益。
據知情人透露,華為來自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的300億美元的信貸額度被認為是歐盟此次調查的核心。歐盟委員會的一份報告表示,在2011年,中國最大的電信設備制造企業受益于政府支持,其中包括來自國有銀行的“巨大”信貸額度。
在一般出口企業中,政府通常的政策扶持包括:高科技產品項目研發專項資金、出口退稅等。在海外競爭對手看來,華為、中興還擁有龐大的來自國有銀行的資金支持。
公開資料顯示,自2004年以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國有銀行陸續向華為、中興提供了高額出口信貸。
以國開行為例,在2004年-2009年同意向華為的客戶提供100億美元信貸額度,2009年到期之后,其又將這一額度提升至300億美元。與此同時,國開行也在該年3月與中興簽署150億美元《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主要也是為了滿足購買中興設備及相關技術服務的海外客戶的融資需求。
在歐盟看來,這些中國銀行提供的出口貸款是有違公平競爭的“關系貸款”,正是華為、中興由此獲得不公平的優勢。
“國有銀行可能想向政府表現他們有多么支持中國企業在海外獲得成功,但單純的信貸額度使外國政府更容易懲罰中國企業并要求他們讓步———即使這些補貼是不必要且也未用過的。慷慨的國家支持可能反而變成中國出口巨擎們的不利條件。”行業觀察家顧蔚說。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走在大街小巷,最為常見的進行手機貼膜的大軍早已成為一道熟悉的風景線。但與越來越便宜的手機相比,這些幾十甚至幾百元的手機配件飾品并不便宜,且“亂花迷人眼”,價格水分讓人看不懂。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華為中興巨額信貸額度引發歐盟雙反調查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99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