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斷有消費者投訴,在正規渠道購買的品牌手機問題不斷,最常見的問題包括觸摸屏不靈,屏幕掉漆,手機過熱,關不了機……這其中,又以國產手機問題最多,返修率最高。為此,有些人只好重新買一部手機做“備胎”。
而在5月6日,央視發布的調查報道稱,目前汽車導航產品質量堪憂,導航儀硬件、軟件質量以及地圖更新等問題層出不窮,大約七成產品不合格,導致車主被弄得暈頭轉向。
其實,產品問題不僅發生在手機、導航儀等科技產品領域,聯想到最近發生的一系列安全問題,無不觸目驚心。我國的食品、藥物領域,問題更嚴重,皮革奶、毒膠囊、問題奶粉……這些事件不斷上演,刺激著國人的神經。
不過,這些事件被曝光后,人們普遍把矛頭對準當事企業,對背后的監管機構和第三方認證機構過問得卻不多。筆者竊以為,各個領域問題屢禁不止,就是因為存在太多的“人情關”。企業的產品能否通過審核,并不完全取決于產品質量,即便產品不達標,只要跟監管機構以及第三方機構關系鐵,或者暗自給它們輸送了利益,就能順利過關。
腐敗之風瘋狂滋生,并很少受到問責,才是各類問題不斷上演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形成一個有效的問責機制,對失職的監管機構以及第三方認證機構給予嚴懲,就有可能防患于未然。
以上述提及的手機為例,在產品流通上市之前,必須送指定的實驗室入網檢測,不合格的會打回去。讓人想不通的是,為何通過實驗室嚴格檢測的產品,依然會出現各類問題呢?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現象。
Intertek(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消費品測試、檢驗和認證公司之一)商用及電子電氣亞太區總裁潘家瑞先生透露,之所以通過認證的產品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是因為審核把關不嚴,一些第三方機構甚至會給問題產品“開后門”。誠信是企業的生命線。他認為,第三方機構必須在價值觀、企業文化上,恪守基本的道德規范。而最關鍵的還是要有較強的執行力,把價值觀、企業文化嚴格貫徹下去,做到客觀、獨立、公正,Intertek公司發現不誠信或弄虛作假的企業,就毫不猶豫地停止與其合作。
只有做到毫不留情,不給違規企業開小道,只有對違規機構實行嚴格的問責機制,才能將各種不健康因子剔出。作者/徐上峰
推薦閱讀
據知情人士稱,RIM計劃在明年初之前將員工總數縮減至1萬人左右。RIM現有員工約1.6萬人。 北京時間5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 麥格理(Macquarie Equities Research)稱,黑莓廠商RIM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下一代>>>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手機產品質量堪憂誰之過?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99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