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國際先驅論壇報》刊登了我的一篇文章,文章分析了中國過去30年的發展戰略是否能使中國企業成為高工資、高價值的國際品牌,以及中國公司能否成為蘋果的競爭對手,而不僅僅是代工商。在文章中,我提到了以下內容:
“去年我在中國停留了幾個月,我發現相對于韓國和日本,中國的互聯網服務非常慢。在美國的許多地區,互聯網網速因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限制而很慢,但在中國卻是由于其他因素。一名朋友問我:哪個國家靠阻擋當代技術獲得過成功?英國人是否禁止過蒸汽機?”
一些人隨后對我的說法提出反駁,因此我在這里需要做出澄清:
1)中央財大教授斯坦·阿布拉姆斯(Stan Abrams)在China Hearsay網站上表示:“較慢的網速對中國GDP增長的影響有多大?關于英國人禁止蒸汽機的比喻是否恰當?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我不知道。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我認為這一說法被過度夸大了。關于中國網速較慢,因此經濟發展受到制約的結論是過于武斷的。”
我同意他的看法。我的意思是,在觀察各類指標時,我們需要在保持穩定和經濟發展兩者之間找到平衡。
2)一名生活在中國并供職于互聯網行業的西方讀者給我寫信,指出在中國訪問境外網站速度慢主要是由于中國的主干網只有幾個出口節點。根據對中國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的跟蹤,在5到6年前,中國的網速慢主要是由于技術問題,例如缺乏對DNS的優化,以及技術人員培訓不足等。另一方面,這類網速較慢的問題源于商業競爭。
不過這名讀者指出,在中國內部,就中國網民的需求來說,網速已足夠快。例如通過將中國電信的ADSL連接轉換為室內無線信號,那么利用iPad觀看在線視頻完全沒有任何障礙。而通過GoToMeeting.com網站與全球其他地區的人進行視頻會議也沒有發現網速問題。
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的網絡覆蓋非常好。例如,在九寨溝的森林中,手機信號很強;在濟南的一個山頂上,收發電子郵件仍很順暢;在北京至西安的高速公路上,iPhone仍可以在線收聽音樂;而在絕大多數電梯里,手機通話也不會中斷。與之相比,美國的信號盲區非常多,而上網也相對不方便。
這名讀者認為,對99%的中國網民來說,他們并不需要一直訪問非中文網站或中國境外的互聯網服務。
3)另一名來自上海的西方讀者也給我寫信。他在信中表示:“只要你停留在中國,那么中國的互聯網就很快。中國并沒有阻止當代技術,例如淘寶、新浪微博和微信。這些服務在技術和社會效應方面并不輸給美國的同類網站。”
我同意這些觀點。中國的普通互聯網用戶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因為他們可以通過中文互聯網圈獲得想要的內容。
推薦閱讀
日前,深圳寶安警方在“三打兩建”工作中,將一家生產仿冒商標手機的工廠一舉搗毀,抓獲4名工廠管理人員,當場查扣3000余臺仿冒手機,初步核實工廠銷售金額達100余萬元。 乍眼一看,你會以為這是真蘋果手機,外觀神似>>>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美媒稱中國網速制約經濟發展結論過于武斷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99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