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劉為)提起"迪信通",大部分手機用戶都不會陌生,這個手機零售企業的連鎖店遍布大街小巷。從上世紀90年代成立以來,其號稱是國內門店最多,覆蓋省份最廣,市場占有率最高的通訊零售企業。然而時至今日,這個曾經的手機零售連鎖霸王,也遇到了生存難題。記者在調查采訪時得知,其也在嘗試轉型,上市計劃也在運作中,何時實現"彎道超車",是個未知數。
加盟店之亂
南昌市民夏先生近日投訴稱,自己花了近3000元錢,在當地一迪信通銷售店購買了一部手機后,沒兩天就發現QQ不能加好友,電話本不能從卡上移動到手機上,接著就是一接電話就死機,還不如兩三百塊錢的低端手機。為此,夏先生去迪信通十幾次,都是被各種理由推脫敷衍。
迪信通遭遇生存危機 嘗試轉型尋解困之道
這只是眾多投訴中的一個例子。實際上,這樣的用戶投訴多年來一直未曾間斷過。如果在網絡搜索引擎中搜索"迪信通 投訴"字樣,來自各地區形形色色的針對該公司的投訴案例數不勝數。有用戶甚至用"千萬別去迪信通買手機"的話語表達自己的不滿。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方面投訴眾多,另一方面,迪信通仍在高速擴張。截止到2011年11月,迪信通已有超過1300個手機賣場。在北京,迪信通表示,到今年年底,迪信通北京門店數量預計從150家增長至170家。
在通過直營店的模式擴張成為大型手機連鎖后,迪信通也早已開展加盟業務,早在2004年其就組建了加盟連鎖事業管理部。2008年,迪信通開始向社會開放特許加盟店,并計劃通過特許加盟和直營店的模式,到2013年時,把其在國內的門店數量從目前的1200家擴張到5000家。
據了解,迪信通當時制定的加盟費標準為,加盟商需一次性支付3萬元加盟費和5萬元保證金,此外還有2萬元/年的管理費。門檻可謂不高,這也導致很多資質欠佳的加盟商混跡其中,而這也是迪信通屢次被用戶投訴的原因之一。
"國內的加盟商沒有統一的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對加盟店的質量控制相對較弱",央視評論員王志安對此告訴IT商業新聞網記者。飛象網總裁項立剛也對記者表示,加盟店有統一管理模式是必要的,這關乎品牌的信任和質量。
對于管理,有手機零售業者表示,營銷及管理水平是決定連鎖零售企業軟實力的重要部分,而在這方面,通訊連鎖行業與其他業態連鎖行業的差距很大。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與包括蘋果在內的其他幾家設備制造商一樣,微軟和摩托羅拉移動也在全球范圍內相互起訴,主要圍繞著與最新智能手機和設備的軟件功能相關的知識產權。微軟和摩托羅拉在專利訴訟上互有勝負。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迪信通遭遇生存危機 嘗試轉型尋解困之道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1/20121229/99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