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凡有些頭腦和良心的人,都不能否認國家和社會向前走的每一步,都有新聞一線人的一份力量。張杰是身在北京某國家級報社工作的安徽阜陽籍記者,多年奔忙于采訪一線。他以忘我的境界和拼命的狀態對待新聞工作,筆下文章尖銳有力、影響廣泛,作品先后獲安徽新聞獎和中國新聞獎。
“記者理應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踐行者。”張杰說,新聞人除了要有良好政治素養、熟練業務水平,還應有見識有愛心。他不僅這么說,更在行動中躬行。幫助艾滋孤兒、接濟貧困家庭,奔赴抗擊非典第一線,維權當事人遇到困難,他伸出援助之手……“只恨肩膀太小,擁抱幫助不了更多的人。”2015年“11·8”中國記者節來臨之際,張杰申請了遺體捐獻,他希望離逝后能幫助更多的人。
走進“隔離的世界”
2004年的一天,張杰在做新聞調查時發現亳州市利辛縣許多農民因賣血而感染上艾滋病毒,他們大多家徒四壁冷風颼颼、親朋遠離。身邊人的恐懼讓這些“隔離群體”更加孤獨憂傷。
當時,張杰正在利辛縣一個村里采訪,村民們圍上來熱情“爆料”。突然,有人發現一個頭發蓬松、衣服破舊的中年男子朝著人群走來,瞬間大伙兒驚慌四散逃去。為什么大家這么害怕,難道這個中年男子是艾滋病患者?果不其然,有好心人把張杰拉到一邊低聲提醒:“躲遠點,他那病傳染。”看到中年男子孤獨遠去的背影,張杰鼻子發酸,他追上去告訴中年男子“不要怕,只要配合治療就有希望。”中年男子刻意與張杰保持一定距離,他怕傳染給眼前的好心人。張杰給中年男子講解一些艾滋病科學知識,鼓勵他“站”起來。“我以為生命快走到盡頭了。”中年男子說,“謝謝你給我講這些,我會去治療的。”
成年人尚且如此恐懼,就更不用提艾滋病孤兒了。張杰帶著書包、學習用具等禮物去孤兒院看望孩子們,被禮物吸引的孩子們似乎忘記病痛,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
與“談艾色變”一樣,2003年“非典”來襲讓人“談非色變”。阜陽市當時是“非典”重災區,張杰不顧家人勸阻主動請纓,穿上笨重的防護服走進隔離病房。第一時間發回大量真實、客觀的報道讓老百姓了解實情,在政府引導下積極正確應對,消除恐慌情緒。從發生疫情到取得抗擊“非典”階段性勝利,張杰一直在一線忙碌,每天出門采訪、進門查資料、埋頭寫稿子,長時間勞累身體“抗議”,頭暈且高燒不退。家人見狀,驚慌失色,直到醫生確診為“感冒”后才松了一口氣。
幫困難當事人維權
“求求你們……幫幫我……”2009年底的一天,張杰剛與父親通完話,就接到阜陽市潁上縣謝橋鎮吳海村農民李曉鳳略帶哭腔的求助電話。李曉鳳說,她丈夫王振學于2009年4月29日晚騎摩托車回家途中被撞身亡,肇事車輛逃逸,幾個月來她與婆婆苦尋目擊證人無果。丈夫死后,家里沒了頂梁柱,原本貧寒的家境無異于雪上加霜,從外省嫁過來的李曉鳳沒有娘家和閨蜜相幫,每日以淚洗臉苦熬苦撐。“我苦點沒啥,但兩個正上高三的孩子怎么辦?”李曉鳳希望借助媒體的力量,盡快找到肇事司機。
張杰為人公道正派,一向俠骨義腸,新聞責任感強,聽完李曉鳳哭訴,第一時間與負責該案件的警官聯系了解情況,趕赴事發現場調查采訪報道。為幫助受害人維權,張杰一面捐出稿費幫助李曉鳳解燃眉之急,一面四處奔走呼吁。在張杰的努力下,北京市義派律師事務所徐建國律師愿為受害人提供法律援助。不久,事情得到妥善解決。李曉鳳維權剛有了結果,張杰就接到父親的怒斥電話:“你媽過生日都不回家,在搞什么?!”“爸您別生氣,我……”
做好人不做爛好人
2003 年夏,淮河流域發生持續性洪澇災害,政府組織千名農民工乘專列赴疆拾棉花。作為隨行采訪團一員,張杰不顧水土不服感冒發高燒等困難,深入一線對農民工“工作累不累、生活習不習慣、收入高不高”等進行調查采訪,第一時間發回大量稿件,讓家鄉的親人放心。
如今,張杰作為全國資深調查記者,擁有微博粉絲近8萬人,成了名副其實的“名記”。雖然他富有同情心,時刻想著需要幫助的人,但始終堅守職業操守,不做爛好人,對人有求必應。前不久,他抵制“感謝”誘惑,拒絕為當事人“策劃新聞”,堅守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做“狗咬人新聞調查”還原事情真相,留給道德世界一片清朗天空。其實,無論是幫助別人還是申請捐獻遺體,甚至做新聞衛士,都需要巨大的勇氣和付出。這份付出與勇氣正源于他長年累月踐行核心價值觀,長期弘揚正能量增加社會溫暖度的結果。(純石) (來源:2016第一期《小康生活·文明風》雜志 安徽省文明辦主辦)
推薦閱讀
【摘要】3月8日天津出租房源掛牌套數108500套,相比3月7日增加1808套,增加1.69%(包括普通住宅、別墅、商用物業等全部出租房源);天津住宅類出租房源3月8日掛牌套數為105339套,相比3月7日增加1.73%。>>>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 記者張杰:用職業光輝傳播社會正能量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0309/4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