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大型超市內售賣的粽子禮盒價格昂貴(5月25日攝)。端午節臨近,京城已經飄起粽香。在各大超市、糕餅店,粽子被擺在顯眼的位置,記者走訪發現,由于生產成本的上升,今年的粽子的價格比去年漲了20%左右。新華社記者 趙琬微 攝
粽子漲價追蹤:為何廠家只賺幾分錢 超市能拿1元錢?
樂商網訊:端午將至,一些細心的居民發現今年部分廠家的粽子價格悄然上漲,每只上漲0.5元左右。記者調查后發現,一只肉粽,廠家只能賺到幾分錢,而超市卻通過“進場費”等多種費用“旱澇保收”,拿走了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售價三分之一歸超市
粽子屬于自產自銷的產品,大多數產品物流路線并不長,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漲對終端價格也有一定的傳導作用。記者在家樂福上海七寶店看到,沈大成、朱家角、老大房等知名品牌的粽子很早已經上架,160克的肉粽價格在3.5元-6元之間不等。銷售粽子的促銷員說,今年一些品牌粽子的價格每只上漲了0.5元左右,但現在看銷量很好。
“為了保證老品牌的美譽度,粽子這一品種我們還是保留著,只是用其他產品的利潤來彌補。”上海沈大成食品有限公司廠長潘寶珠介紹,在原材料、用工、物流等成本的壓力下,粽子已經是公司所有產品中利潤最薄的,按“分”為單位計算利潤;而且為了市場份額,今年還沒有漲價。
潘寶珠介紹,按照規定,每個180克的肉粽中肉的含量為30克。今年肉價、粽葉、豆沙、糯米等原材料漲幅較大,“如果工人手準差一些,肉包到了35克以上,我們這個粽子就不賺錢了。”
與企業成本難以壓縮、利潤空間縮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超市作為快消品的主要零售渠道之一,卻通過各種費用“旱澇保收”。
6月3日,臺北市民在市中心的南門市場選購粽子。端午節臨近,臺北商家紛紛推出多種口味的粽子,吸引消費者購買。新華社記者 李明放 攝
寧波一家食品企業總經理給記者列了一張單子:產品第一次進超市,需要交“開戶費”;在超市長期銷售后,要交“進場費”;如果希望擺放在顯要位置促銷,還要給“堆頭費”,這些費用已經占到了粽子零售價的25%-35%。“這些費用是不按照產品銷量來計算的,而還有一塊費用需要根據產品銷量來扣除,很多超市的扣點都在10%-15%之間。”
潘寶珠也表示,自己的粽子進大部分超市扣率在30%-35%之間,有些大型超市要到40%。也就是說一個粽子售價3.5元,超市要拿走1元以上。
推薦閱讀
《投資者報》記者 劉秀麗 LED龍頭三安光電(600703.SH)近兩年來可以算得上A股市場上的大牛股。連續兩年,三安光電均拋出高送轉方案,但在光鮮外表的背后,頻現不和諧現象。 三安光電兩年內完成兩次增發,通過密集增發>>>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端午節粽子漲價最終 為何超市如此暴利!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0606/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