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雅加達——
東南亞聯盟如今正迎來一個決定性的時刻。一直以來,全世界都在評估東盟各成員國作為一個整體性投資、商品和服務市場的潛力和可行性。而與此同時,東盟各國也正在努力構建一個不受外部干涉的聯盟,并以此形成一個基于共同安全和共同繁榮的新秩序。
從地緣政治學的角度來看,東盟具備有足夠的地理優勢,有資格得到諸如中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和韓國等更強大經濟體的認可,并與之平起平坐——而這些經濟體如今也史無前例地成為了帶領全球經濟復蘇的領頭羊。同時,東盟也為打造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整合平臺做出了突出貢獻,并在現實中扮演著更廣泛經濟合作和一體化區域樞紐的角色。
我們不能低估了區域經濟整合對全球穩定和安全的重要性。中國、日本、印度和東盟的年度GDP總和已經達到了14.45萬億美元,與美國的14.62萬億美元旗鼓相當。更重要的是,東亞經濟體的經濟年平均增長率預計會達到5.1%,而美國只有3.2%。
而這也意味著東盟各國需要采取多軌道多增速的策略來加深內部經濟整合,并以此克服各國間的發展程度差異。出于對未來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會惡化的擔憂,東盟各國決定優先發展能提高生產力和產量的項目,加強各國間農業貿易政策的協調性,并加大脫貧工作的力度。
東亞也需要采取類似的方式來平衡各種關于政治安全的要求。它需要在區域內不斷重新構建和鞏固一個均衡的地緣政治結構,這要求它跳出東盟之外,滿足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印度,中國和俄羅斯的需求——這些國家在該區域內都有著重要的利益。因此東盟力圖實現一種包容性的增長戰略。
隨著美國和俄羅斯相繼列席東亞峰會擴大會議,該區域內的政治架構正變得越來越具有活力。有見及此,東盟應當表現得更積極主動并持續關注相關戰略議題。在面對世界超級大國時,東盟不會回避傳統的安全議題,如海上合作事務,人道主義援助以及救災。
在過去40年里,日本是東盟發展和技術援助的最大贊助者,而該國對東南亞的投資和援助無疑也促進了東盟的經濟發展。我相信未來日本在這一區域內的戰略角色仍會與日俱增,因為其經濟和工業生產的供應鏈已經與該區域深入整合在一起了。雙方都公開宣布要構建更為緊密的合作,并開展新的合作項目以鞏固彼此的關系。
然而領海和國土方面的主權爭議依然懸而未決,這仍然是讓東盟最頭痛的難題。我們相信,東盟和中國等主要大國之間開展海洋合作將惠及全球各國。為此,東盟將繼續致力于戰略性地解決這個問題。
至于緬甸,東盟已經擱置了該國在2014年當選輪值主席的決議。在最近召開的峰會上,各成員國領導人一致要求緬甸就其國內的狀況作出更為詳細的說明。藉此,東盟展示了它對緬甸民主改革進程的持續影響力。
不過并非所有的挑戰都來自外部。其中一個關鍵的議題就與東盟內的公民社會有關。印尼政府已經表示愿意給予國內的民間組織更多的支持,并承諾要組織“社區會議或論壇”來與各利益團體共同改善國內的安全狀況,經濟和社會文化狀況并以此作為東盟一體化的支柱。印尼希望這些社區會議能逐步得到東盟組織的認可。
通過這些努力,東盟正逐漸成為亞洲地緣政治穩定的基石。當缺點(東盟的多樣化)轉化成為優勢,使其在一個麻煩而又復雜的世界里成為區域融和的典范之時,情況也會更加樂觀。不錯,我們也面對著這些挑戰。但是正當我們全力追尋自己的繁榮,財富增長和平等分配的同時,東盟一直展示著它們實現共同繁榮,絕不拋棄任何一個成員的決心。
此外在重大的國際問題上,東盟也正在努力形成更清晰的定位,以增強自身在國際事務中所扮演的角色。東盟各國可以在災難應對,維和以及海洋合作事務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并制定共同的政策和行動計劃。在未來幾年,東盟還將在統一應對氣候變遷,販賣人口以及糧食和能源安全等問題上取得更大的進展。
當然,隨著發展的深入,東盟必須要調整自身結構和政策以增強話語權。而培養防止和解決成員間沖突的能力仍將是聯盟的首要問題。在最近一次峰會上,東盟各國一致同意建立一個東盟和平與和解機構,以處理成員國間的相關問題——這是東盟取得的一個里程碑式的成就。
在向成為整合,開放,和平和外向型區域的發展過程中,東盟將實現越來越多的創新性突破。而這些創新和突破將惠及東盟各國和整個世界。
素林·披素旺為現任東南亞聯盟秘書長
推薦閱讀
事件背景:6月11日,中國社科院與首都經貿大學共同發布的《中國30個省會城市生活質量調查報告》稱:30個省會城市(拉薩除外)沒有一個城市的居民對生活質量感到滿意。報告顯示,目前城市居民生活質量與期望值尚存在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素林·披素旺:亞洲的東盟之心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0615/8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