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傳媒訊】2008年,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家出臺了4萬億投資刺激計劃,其中,用于農村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部分約占計劃的9%,計劃投入資金3700億元。按照計劃,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么,兩年多來,3700億資金當中有多少投到了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工程呢?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條件又得到了怎樣的改善呢?
或許是為了更好地檢驗這兩年來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效,也為了更好地檢驗3700億資金有沒有真正投向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今年以來,在持續的干旱以后,突然轉向了洪澇,一些地方的水利基礎設施也開始“露餡”了,沒有幾天時間,全國就有多個地方出現了決堤、塌陷等現象,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也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說實在的,如果這兩年各地真的都高度重視水利建設工作,不僅機會非常好,而且條件十分具備。一方面,按照經濟刺激計劃,水利基礎設施是投資的重點之一,可以得到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和鼓勵,且中央財政拿出了一大筆資金支持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另一方面,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建設資金有充足的保證。
但是,從兩年來的實際情況看,地方似乎并沒有很好地利用這個機會,也沒有真正重視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地方政府把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投向了城市建設工程、城市改造項目以及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即便投資水利建設項目,大多也是城市水利工程項目和以水利工程為名的各種景觀。真正投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少之又少。對農村水利的欠賬,也沒有在寬松的政策狀態上得到償還。也正因為如此,當洪水來臨的時候,發生決堤、塌陷等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以想象,隨著各地雨季的到來,洪澇災害的進一步加劇,決堤、塌陷,甚至潰壩的現象也可能會繼續發生。那么,我們不禁要問,按照刺激計劃必須用于農村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的3700億資金,到底都用到了哪里呢?建了多少民生工程、改善了多少基礎設施建設呢?為什么水利基礎設施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呢?這條短腿何時才能拉長呢?何時才不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用生命財產安全來做代價呢?
眾所周知,今年中央把“一號文件”定格于水利工作,寓意很深。按照文件要求,今后10年全社會水利年平均投入要比2010年高出一倍,這顯然不是一般性的要求,而是經過認真調查、深入分析、仔細研究后提出的基本目標。一方面,中央在安排2011年水利投資計劃時已明確提出,中央水利建設投資占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要在2010年18%的基礎上有較大幅度增長、財政專項水利資金規模要在2010年268億元的基礎上有明顯增加;另一方面,要求地方必須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的資金用于農田水利建設。
但是,有關方面的調查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地方政府根本沒有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水利建設資金,地方的水利建設項目也基本處于停擺狀態。雖然中央下達的水利建設專項資金大都已經到位,但地方的配套資金基本還在天上飛著,沒有著落。這種“中央跑、地方爬”的現象,又怎能不在洪澇災害面前原形畢露呢?
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地方政府負債一下子增加了10萬億,那么,這些負債有多少是用于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呢?而按照刺激經濟計劃安排的3700億資金,又有多少用于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呢?這些問題,都值得好好追問。如果不追問,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就不會引起地方的高度重視,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就不會減少,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就沒有保證。
推薦閱讀
上周,國家統計局公布了5月份CPI(消費者物價指數)、PPI(生產者物價指數)等重要經濟統計數據。CPI又是5.5%!與早前機構的預測完全吻合。 (人民網) 自2008年起,中國月度CPI指數屢屢被一些機構猜中,正當人們懷疑這>>>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面對旱澇急轉追問3700億資金去向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0622/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