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
行情不好,銀行理財產品一下子火了,高智覺得很奇怪,銀行理財產品的業績曾經很不堪,但為什么有那么多人會去買呢?其實,觀察一下身邊的人,真正熱衷于買此產品的,還是那些不玩股票只知存款的人。由于現在CPI遠遠高過銀行存款利息,連一些原來只知道存款的家庭主婦都知道存款不合算,于是不少老百姓的存款由定期儲蓄變成了理財產品。但很多人不知道,不少理財產品是跟股票市場掛鉤的,如果你現在不去買理財產品而去買股票,相信一年內,你的收益一定大大高于理財產品收益。
“將錢交給基金這樣的專業機構都不能賺到錢,憑什么交給銀行就能賺錢?換句話說,銀行炒股能賺錢,為什么不趁現在股指低迷時自己去做中長線投資? ”高智說。目前理財產品火爆與今年銀行信貸規模收緊,銀行重視中間業務密切相關。 6月14日央行宣布今年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至21.5%,抽走市場約3800億元的資金,令市場流動性偏緊情況進一步“雪上加霜”。 6月15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全面上升,其中7天拆息抽高超過200個基點,7天和14天期拆息高企逾6厘水平。這意味著銀行的吸存壓力正在持續增大。今年以來,包括城商行、國有大行在內的數家銀行已陸續出現存款負增長的情況。銀行不發理財產品簡直沒有辦法活了。
“你近日說,現在股指的浪形很像最后一跌,有經驗的投資者相信此時買股只輸時間不會輸錢。 5年前2600點,5年后還在2600點徘徊,這不正常。可是大部分投資者不是這么想的,他們寧愿追漲也不愿意在股指下跌時買股票。”阿毛道。周四滬深股市大漲,如果前幾天聽進高智的分析逢低買進股票,以周四大盤的普漲格局,獲利基本能抵上銀行理財產品半年或者一年的收入。
“何況銀行理財產品并不能鐵保贏利,如果是高回報,必然也是高風險。外資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巨虧遭遇投資者投訴的事件已多有發生。外資銀行一般喜歡發行出海的QDII產品 (投資海外基金的代客理財產品)、結構性掛鉤產品等,按理他們的投資更穩健更規范,但也經常出糗事。前不久知名人士洪晃就在微博上爆料稱:德意志銀行的私人理財是全世界最壞的服務,我快被他們給理成無產階級了。此語一出,竟引來500多條微博圍觀,當然大多是罵銀行的。 ”高智說。其中有一句微博他記得特別清晰:理財產品是數學天才為有錢人設計的完美陷阱。
“銀行算不過你,還叫銀行嗎? ”郝世多認為,放一個階段看,現在買股票,怎么地,也能大大跑贏銀行理財收入。
“其實,現在大家需要做的就是端正心態。即便你是一個很謹慎的人,看到A股連續調整,也應該抄一把底,下跌是機會,是風險釋放,回頭看,都會有這樣的認識。 ”高智道。
推薦閱讀
(資料圖片) 【樂購傳媒訊】圍繞著21世紀是否將屬于中國這一話題,世界頂級學者在今年加拿大多倫多芒克辯論會(MunkDebates)上分組展開了激烈辯論。該辯論會至今已是第三年舉行,愈來愈受關注。持贊成意見的正方是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銀行理財一下火了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0624/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