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隨著天氣突變,我國的許多城鎮遭受大雨摧殘,百姓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嚴重影響。雖然說,近幾年來我國城市的建設投入突飛猛進,城市面貌也是日新月異,但是,為什么在城市不斷邁向現代化的今天,仍然避免不了城市高架道路看“瀑布”、飛機場里觀“大海”的奇特景象呢?現代城市的脆弱正在向我們呼喚——提升現代城市的質量水平。
城市是什么?
欲提升城市質量水平,首先應該認識城市。城市是什么?簡單地說,就是人口密集、商業發達地方,是周邊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百姓安居樂業的場所。城市的發展,無論是先城后市,還是先市后城,都反映了城市是人類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標志。
可持續發展應該是所有城市建設發展的基本要求,如果離開了這一基本要求,城市就不能用“建設”兩字來體現其進步,取而代之的應該是“破壞”兩字,反映了城市的倒退。城市的建設發展,首先應該做的就是讓城市的居民充分享受城市帶來的文明和進步,享受幸福、安逸的生活。城市的文明和進步不是抽象的東西,而是時時刻刻在提供物質、精神和政治生活保障中給予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幸福感由什么來保障?“安全性”就是其中的關鍵元素之一。我們的城市在大風大雨中已經暴露出太多的“安全性”缺陷,破壞了城市居民的安逸生活。最近武漢大雨,有市民不慎掉落到沒有蓋子的下水道內喪生。如果一個城市的基礎建設不以安全和使用體驗為前提,過于追求”高、大、強“,則失去了城市建設本身所應有的意義。
現代技術進步給城市帶來了高樓大廈和汽車,城市的道路拓寬了、有了道路,但是人行街道呢?當城市中行人失去了走在街上的尊嚴時,當城市被工地籠罩時,當城市的天氣現象中不斷報出“霾”時,當城市交通每天都擁堵時,當一下暴雨城市就成“積水潭”時,當一幢幢高樓被防盜窗裝飾成了一座座現代化的“監獄”時,當先富起來的城市居民開始走向農村親自下地務農時,當城市居民面對的食品和藥品越來越缺乏安全感時,當城市居民時常為生老病死充滿憂愁時,城市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走向了哪里呢?
今天,在眾多城市的建設發展中,仍然存在著“重地上,輕地下;重當今,輕長遠”等缺陷。許多城市在比賽摩天大樓高度的同時,殊不知其城市的物質、精神和政治文明都已經少了高度!城市的這些質量缺陷,應該在城市設計中予以避免。
眼前這些缺陷,正是今天城市質量改進和再設計的出發點。城市質量的評判,必須以民生水平,即民生的幸福、安逸為標準。
城市質量戰略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是城市定位的重要方面。從戰略要求出發,城市質量水平的提升必須從頂層設計著手。
比如說,去過巴黎的游客對于巴黎城的建筑藝術都表現出無限敬佩,但是,游客們是否關注了巴黎城的下水道呢?
巴黎城的建筑和下水道都是先輩們留給巴黎百姓的寶貴財富,這些財富之所以能夠保留到今天仍然發揮著巨大作用,就是因為先輩們在頂層設計中凸顯了前瞻性的城市質量戰略。正是這種戰略,使得巴黎人一代又一代地享受著先輩們留下的財富。
對照一下,北京城“三年一遇”的頂層設計在大雨滂沱之中,營造的“北海”場景顯出了我們的城市戰略是多么的短視和尷尬!
許多城市將轉型升級作為創新發展的核心,但是卻遺漏了實現轉型升級的基礎要求,即關鍵的科、教、文、衛、體以及城市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這些都是城市質量的基礎,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這才應該是城市創新發展的重中之重。
推薦閱讀
改革開放后,同樣是一個中國,同樣是一個民族,同等條件下,浙商活躍在全國各地,乃至是世界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城市如何“幸福”起來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0701/9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