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出過大人物的緣故,北京大學的門檻,似乎比其他大學要高一些。依我的經驗,進大學參觀,從來不用登記,唯有SARS期間是一個例外。北大則不然,若你近日去參觀,雖然不用花錢買票,卻得憑身份證件從東南門登記進入。運氣不好的話,則可能遭遇下面這種小事故。
當參觀者多如過江之鯽,登記起來,的確很麻煩。據京華時報報道,7月17日上午,北大東南門處,數百名參觀者排隊登記,隊伍長達十幾米,一直排到校外北側的停車場內,嚴重影響了車輛進出。停車管理員十分不滿,隨即帶領游客硬闖校門,與北大保安發生沖突,校門短暫關閉。
這種沖突,實在難免,至于說是哪方的錯,板子打在誰身上,都不合適。要追責,冤有頭債有主,溯本清源,罪魁禍首當是猶如雞肋的登記制度。若不用登記,自然不會出這檔子事故。然而放開校門,讓引車賣漿販夫走卒之流都進來,在北大看來,難免增加了管理上的困難,猶記得五年前的夏天,北大保衛部甚至直接出臺逐客令,“原則上對小學生和成人旅游團不予接待,只批準中學生團體進入”,頗引起一些爭議。而今采取登記制度,每天放行5000人(組團游客3000人,散客2000人),已經是巨大的進步。
北大有難處,我們都該體諒。但這世間,做什么沒有難處呢,不管你是開大排檔,還是開大學。這里面,往小處說,有一種利弊權衡。你開放校門,讓所有游客進來,與限定校門,只讓5000人進來,到底何者更劃算,管理者心中自有一番思量,如何取舍,則要看在他心底,是秩序更重,還是自由與名譽更重。往大處說,則是一種理念的發揚。說起登記,北大只是小巫,中國許多衙門,那才叫警備森嚴,如臨大敵,進門登記,出門簽字。
再看一些國家,不必說一般政府機關,連國會這樣的重地,都任參觀者自由出入,不必登記,不用參觀券。在他們看來,政府是服務機構,應該時刻接受公民的監督,警衛不必保衛他們這些公仆,而應保衛主人。從這個意義上講,北大設登記制度,實為大謬,“兼容并包”的祖訓,被一道門卡,攔到了千里之外。
這大小兩種考量,都不及另一新聞更具說服力。游客排隊登記,卻有北大學生在他們身邊高聲叫賣:“10塊錢一個人,保證能進!”原來,北大師生可以憑借手中的工作證、學生證帶游客進校,教職工證件一次最多能帶5人,學生證最多能帶2人。這無本生意,可保證一名學生一天凈賺200元呢。
要說北大校方與學生事先勾結,進行尋租,則有些危言聳聽。然而這實實在在是一種權力尋租行為。有權力的地方,就有腐敗,不管這權力掌握在誰手上,不管這權力大如巨象,還是渺小如螻蟻。
打破權力尋租的最佳路徑,就是權力運作的公開與公正。權力者應拿出強拆的勇悍,把那些特設的權力關卡一舉推平。落實到北大,即開放校門,讓所有人和陽光都進來。怕什么,天塌不下來。
推薦閱讀
所謂的傻不過是個中性詞,它只是用來衡量人們智力的籠統的刻度,在書面上通常以弱智代之。但當它的前面加上一個動詞賣時,也就充滿了貶義的色彩。當然,如果是不得已而為之,裝瘋賣傻就有點可惡了。因為,任何故意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北大開放校門,天塌不下來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0720/10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