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新聞網》6月28日報道 號稱能節省20%-50%的電量,這樣的家用節電器是不是讓你動心?不過,電氣專家提醒市民:大部分商家宣傳的節電效果其實離實際差遠了。近日,記者在淘寶網上搜索“節電器”,找到了2900多件相關寶貝。這些“節電器”外形像一只電容器,幾乎所有店家都以節電20%-50%作為賣點,價格從25元至400多元不等,不過大多數在百元左右。記者特地在網上購買了一只家用節電器,和專業人士一起做了一個能夠說明問題的實驗。而實驗表明:節電效果很小,根本不可能達到20%-50%。
其實,這種節電器早已現身路邊街頭,信以為真的消費者也不在少數。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途徑。不少消費者在使用過節電器后,對其節電效果大失所望。不僅如此,更有電力研究人員稱,這種節電器不節電反而更費電。實踐證明,熱賣的節電器對節電起不到任何作用,完全屬于欺詐行為。更有甚者,差點釀成慘劇。一個使用不到一周的節電器竟然燒化了,連帶還燒毀了價值60多元的電源插座,所幸沒鬧出人命。
這種“節電器”,基本都是三無產品。不良商販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一旦產品出現問題,消費者根本無從維權。據說,使用這類“三無”節電器其實是一種偷電行為。然而,消費者購買“節電器”宛若如獲至寶的心理,其實也不置可否。如今,隨著電視機、冰箱、空調、熱水器、電烤箱等用電量較大的電器的普及,家庭用電量也呈逐步上升的趨勢,如何省電就成了消費者關注的話題�?上�,節電設備市場的魚龍混雜,給消費者扣上了“偷電”的帽子。ebdoor質量報告評論員吳晴芬在此建議消費者購買節電器時一定要看該產品是否有生產許可證、國家質檢部門的檢驗報告及出廠檢驗報告等手續,以防止被騙。
縱使不良商販的宣傳和現場演示再怎么花好稻好;縱使節電設備再怎么魚龍混雜;縱使市場對“三無”產品再怎么縱容,消費者千萬別饑不擇食,切不可和它們同流合污啊。(文/吳晴芬 一比多質量報告頻道 http://qualityreport.ebdoor.com/)
推薦閱讀
都說出社會的初始五年是很關鍵的五年,在大學的時候愛上開復論壇,就看到過說人應該給自己制定一個5年計劃,人生的頭五年很關鍵,要把握好,珍惜好。而我那時候的五年計劃很簡單:找個對象,存款十萬。 別說是現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節電器”是否節電?牛皮之路能走多久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0720/10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