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虞鋒、史玉柱、劉永好、沈國軍、江南春、王玉鎖、王中軍、陳義紅、汪建國、周少雄……由一群中國著名企業家組成的投資團隊——云鋒基金,自2010年成立以來,短短一年多時間,已在中國投資領域聲名鵲起。
盡管一期融資規模已達近百億元人民幣,但仍不斷有企業家謀求加入這個商界精英俱樂部。每當此時,云鋒基金創始人、主席虞鋒只能無奈地表示:“我們現在第一期已經關掉了,要進要等到第二期。”
一年多來,云鋒基金投資頻頻。去年12月,它宣布投資北京印象創新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如今,由張藝謀擔任藝術顧問的印象劉三姐、印象普陀等6個戶外大型實景劇,已令其賺得盆滿缽滿。10月1日,第7個印象系列產品——印象武隆,剛在重慶首演。據記者了解,北京印象公司準備上市。“隨著文化產品消費的需求越來越大,越發受到市場歡迎。”虞鋒稱。
今年7月,云鋒基金還投資了香港老牌的文化娛樂公司——寰亞傳媒,成為其第二大股東,短短兩個月,已收獲頗豐。
最近,由云鋒基金發起,中國動向、紅杉中國資本、巨人網絡(微博)等共同參與的專項基金——云鋒電子商務基金,又與俄羅斯互聯網投資機構DST及銀湖基金聯合投資,收購了部分阿里巴巴集團員工和股東持有的股權。
近日,虞鋒坐到本報記者對面,暢談其投資理念,并介紹了云鋒基金的運作情況。
投資邏輯
創業者是否狂熱地熱愛自己的事業?一個創業者如果只是為了賺點錢,那你自己去做吧!創業時的經驗、基本的商業知識都很重要,如果他突然要做一件從來沒有做過的事,那我覺得這東西基本不靠譜。
《21世紀》:云鋒基金為什么對文化創意產業情有獨鐘?
虞鋒:投資文化創意領域的人不多,競爭不是很激烈,而且這個市場的需求是巨大無比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的需求是一方面,對精神的需求則是更大一方面。進一步說,符合國家文化產業的重點戰略,因而我們會在這個產業里繼續加大力度投資,而此前我們正好投了這個領域的兩個龍頭企業——印象系列和寰亞傳媒,所以影響力比較大,大家覺得我們投了很多。
另外,在其他的產業領域里我們也投了很多,既有高科技方面的,也有消費類的,單在健康醫療領域投了好幾個項目,其中包括高端康復理療中心、高端婦產科醫院、全國最大的醫藥網站以及高端健康產品。去年我們和阿里巴巴一起投資了搜狗,上個月我們投了深圳的一家企業,它是全球第二大的數字放映設備制造及服務商。我們也投過一個太陽能的項目,技術很先進,明年應該可以上市。
我們已經投出去幾十個億了,以后會按照我們自己的節奏去投,一方面是要看我們投資這個企業能不能幫它做得更大。其次,如果看市場情況如果東西很貴,泡沫很大,我們不會去追。
我們最近在看的幾個項目,電子商務方面的比較多,還有醫療服務領域的。通常我們會上下游產業鏈一起布局,這樣能有協調效應。我們希望所投的企業在細分市場成為領先者。
《21世紀》:你們選擇投資項目的標準是什么?
虞鋒:選擇投資項目有幾個因素很重要。投資對象處于什么行業? 采用什么商業模式?和別人的差異點在哪里?企業的后勁在哪里?
關鍵還要看它的團隊,創業者是否狂熱地熱愛自己的事業?一個創業者如果只是為了賺點錢,那你自己去做吧!創業時的經驗、基本的商業知識都很重要,如果他突然要做一件從來沒有做過的事,那我覺得這東西基本不靠譜。
《21世紀》:云鋒基金將美元基金的總部設在香港,你們是否有在國際市場投資的計劃和目標?
虞鋒:香港在資本、信息,尤其是市場方面,與國際資本市場聯系更直接,貼近很多。
云鋒基金對一些項目已經準備投資了,我們在看一些技術類、消費類公司,一些好的目標也有接觸。我認為,中國投資者現在有一個機會,就是去買美國人、歐洲人的有核心技術的公司,有好的消費品牌的公司,買醫藥、健康方面的公司,包括日本的公司,再與中國市場結合起來,企業才能做得大。日本、美國、歐洲的很多公司非常便宜。2008年對中國的投資者來說已經失去了一次機會,現在機會又來了。中國人追趕它們需要很長時間,如果這時候你能夠投入進去,成為它的一分子,將來一定會有很好回報。經濟波動有一個周期,投資者要提前充分布局,在市場低迷的時候先進入,在市場高點再還給市場。
前兩年,老外看不起中國人,現在那些有技術、有消費品牌的東西卻急于進入中國市場。但他們不知如何才能進入中國這個市場,我們這種基金公司就能夠起到很好的橋梁作用。
核心優勢
《21世紀》:你們與國內或者海外的PE基金差別在哪里?你們具有哪些優勢?
虞鋒:我們的擅長還是在于我們這些人對于企業的了解,對人的理解。我們基金里面有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家,而做企業有很多東西是相通的。我們對行業、對企業都比較了解,知道企業家真正關心的問題是什么,他真正擔心的地方在哪里,企業隱含的毛病在哪里。我們知道一個企業在行業里應該和哪些企業合作,上下游應該如何整合。
國外基金的好處在于有一套規范的東西,但我們更加了解中國市場,更加了解企業。我們的想法也和一般的VC不一樣,我們希望投的項目不要太多,但所投的每個項目都可以花點精力,在戰略上、管理上、行業資源上幫助他們,出出主意。其實美國也有這樣做的基金。
《21世紀》:云鋒基金在所投資企業中一般占多少股份?投資之后,你們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虞鋒:我們的投資占比有超過30%的,但我們的原則是最多不超過40%,不能去控制人家。
投任何企業,我們有一點很明確,企業家才是企業的老板,不能變成我來代替你。越重要的公司越要發揮創始人的作用,讓他覺得他仍然是企業的主人,是老板。
我們更多的是幫助企業把握好方向,戰略方面的問題與他多討論,在經驗和行業的判斷上給他建議和啟發,有時會在資源整合上給他一些幫助,董事會成員中也有我們的人員。但最終要看這個老板有沒有能力整合我們的經驗和建議進行運作。
風險考量
《21世紀》:云鋒基金如何確保投資收益?你們的進入和退出機制是怎么設計的?
虞鋒:最終的投資收益就是這個公司健康成長,例如能夠上市,所以我們首要的事情就是幫助企業穩健發展,做到財務數據健康,戰略清晰。我們并不要求一投入就上市,或者投資之后馬上就要有回報,只不過我們運氣比較好,我們投資的公司每個都發展很快,成長性也很好,有幾個項目投資后就上市了。
云鋒基金的投資周期一般是5-8年,最長的10年。我們在剛開始投資的時候就要評估:大概要多少時間可以上市?可不可以提前上市?需不需要提前上市?需不需要提前退出?
在中國,早上市有品牌效應,或者這個企業需要資金,就先上市。一個很好的企業,從安全角度出發,有時候也可以先上市套現拿回一部分成本。但有時需要悶頭做,那就不用急,等企業做大了再上市。有時候這個企業做得蠻好,但是市場不是很好,那就不用急著退出。我們投資了一個生產新穎高端包裝材料的企業,已經上市了,但我們沒想過要走。
《21世紀》:云鋒基金如何進行決策?如何防范所投資企業可能發生的風險?
虞鋒:我們有風險投資委員會,大的項目要經過委員會通過,這也是很正常的基金管理辦法。如果投資的這個行業與我們中某一個人有關,我們就會多問問那個人,他的看法是什么。
投資肯定有風險,防范投資風險首先要看我們所投的項目在這個領域的上升空間大不大,如果所投資領域的資產價格已經很貴,市場競爭極其激烈,那就不要碰它;反之,如果這個企業成長性很好,在競爭中具有獨特的優勢,那我們就看看能不能幫助它往前推。
做風險投資要雪中送炭是很難做到的,很多時候是你幫它推一把,如果這個企業很不好,你要它起死回生,從頭到尾救它,這個效應是做不出來的。
《21世紀》:寰亞傳媒是香港娛樂界的NO.1,云鋒基金進入后,會給寰亞傳媒怎樣的幫助?
虞鋒:云鋒基金看重寰亞文化產業這塊,我們覺得它基礎很好,今后要往新的資源和內容方面走,從互聯網方面走,從數字媒體上走。
傳統的東西仍然需要,電影、電視劇、演唱會、培訓學校等繼續有,同時這些東西要跟新媒體結合起來。其他財務投資者只能投錢,無法整合資源,但我們對這個行業很熟,投寰亞的時候新浪就跟進來了,騰訊也跟著投了。我們投資寰亞不但給它帶來了資金,還注入了新的內容。
推薦閱讀
10月22日中國概念股:10支個股漲幅超過4%>>>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1022/13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