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長虹1月17日公告顯示,四川長虹的大股東長虹集團以大宗交易的方式,將其持有的約2967萬股四川長虹股份,以每股3.64元的價格,轉讓給IBM中國公司,成交金額約1.08億元。
四川長虹昨日報收3.72元,漲3.62%.相對于4.75元的每股凈資產來說,3.64元的收購價可謂是抄底價。正如四川長虹投資部部長楊軍所說,目前面臨全球金融危機,有實力的大公司正在全球抄底。而在產業投資領域,IBM一向是謀定而后動。因此,當老謀深算的IBM入股四川長虹,成為其第二大股東的消息傳出,自然引發了業界的高度關注。那么,IBM此舉只是為了金融投資,還是埋下了無數背后“伏筆”呢?
據悉,IBM和四川長虹將在近兩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披露相關細節。
出資1.08億IBM進駐長虹
根據公告,交易完成后,IBM中國公司以1.56%的持股比例,成為四川長虹的第二大股東;長虹集團對四川長虹的持股比例將從30.64%減少至29.08%,其控股股東地位不變。
昨日四川長虹報收3.72元/股,漲幅達3.62%.而財務數據顯示,四川長虹每股凈資產為4.75元。也就是說,長虹的股價已經遠遠低于其凈資產,IBM此次收購顯然是筆劃算的買賣。
昨日,就此問題記者致電IBM公司。其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IBM公司確實買入了長虹的股票,現在IBM和四川長虹正在準備相關新聞發布會,預計發布會在這兩天召開,相關細節問題在新聞發布會上會詳細說明。”
看重長虹“平臺”及“可能”
IBM在中國的產業投資并不是很頻繁。此前影響較大的一筆投資,還是2007年6月份,IBM聯手雷曼兄弟投資1.32億港元購入金蝶國際(行情,資訊,評論)約7.7%的股份。當時IBM大中華區副總裁陳良忠就對記者表示,IBM不是投資公司,對包括金蝶在內的中國公司的投資,都不會是簡單的金融性投資,而是圍繞IBM的核心業務、核心價值以及未來IBM發展前景作出的一個決定。
此次IBM選擇長虹作為投資對象,顯然也將在業務層面展開更深入的合作。“IBM是不會簡單進行資本投資的,這不符合IBM的戰略。”IBM華南公司一高管對記者表示。
據四川長虹資產運營部部長楊軍透露,在長虹介入3C領域后,與IBM之間在產品、研發及服務領域的合作就多了起來,這次IBM投資長虹,表明長虹與IBM未來在業務層面應該會有進一步的合作,雙方在增值服務、3C融合等方面有合作空間。
去年四季度以來,隨著商務部、發改委等部門多名高官相繼落馬,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已經成了一個敏感話題。“現在國外企業收購國內企業很敏感,IBM不可能進行很多次的收購。而長虹的平臺上涉及眾多產業鏈,IBM投資1億多入股長虹換來第二大股東的身份,就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在中國市場上輕松進入多個領域而省卻審批的繁瑣手續。顯然,IBM投資的是一個平臺和‘可能’,IBM是立意長遠的。”一位不愿具名的家電業高管分析。
楊軍也強調:“戰略投資的多少并不是最主要的,更重要的是雙方已進入到資本、業務更高層面的戰略合作。”
記者觀察
長虹緣何受跨國公司青睞?
2007年四川長虹曾宣布采用定向增發方式引入微軟作為戰略投資者,但是后來的方案未獲通過,如今長虹終于成功引入IBM.從微軟到IBM,長虹緣何如此受跨國資本青睞?
作為國產家電巨頭長虹,長虹已經跌至凈資產邊緣。比如從08年中報看出,凈利潤16,474.25萬元,同比下降29.72%,其中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1,880.20萬元,同比下降90.61%.每股收益僅為0.01元。所以入股成本不高是吸引外資的主要原因。
另一個更大的價值在于長虹這幾年在產業鏈上下游的悄然布局:在趙勇的謀劃中,長虹沿著產業價值鏈、產業形態、商業模式三個方向發展,長虹要成為全球主要的3C融合信息產業產品和內容提供商、服務提供商。從財報上也能看出長虹轉型的軌跡,彩電的收入占比持續下降,從IT、手機、白電到PDP、LCD業務,長虹正向產業鏈的上游延伸謀求產業突圍。
長虹還與臺灣東元合資,上馬空調壓縮機,收購華意壓縮,進入冰箱壓縮機領域,通過“兩屏兩機”切入高附加值的上游關鍵元器件領域。
長虹的集成電路設計、嵌入式軟件設計以及等離子屏制造、OLED屏制造、空調壓縮機制造、冰箱壓縮機制造,這些重兵布局已經使長虹走上“垂直整合”平臺化道路。
國泰證券分析師王稹稱,目前情況還不明朗,各方觀點也僅是猜測:“就像當年微軟一樣,雖然出了公告,但事情明晰還需要時間。”
推薦閱讀
1月4日消息,根據TCL多媒體近日的公告,TCL多媒體將出售旗下TCL數碼科技(無錫)公司的一塊地產,由于TCL數碼科技(無錫)公司是TCL在華東的重要數碼產品生產基地,且TCL稱是與一關聯人士交易,因此,該出售資產背后含義>>>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四川長虹:IBM抄底價換取二東家身份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1229/134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