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虧損困境的夏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ST夏新)(600057,SH)在定向增發被擱置的情況下,無奈頻繁采取了出售房產獲取現金流的方法。昨日,*ST夏新公告顯示,將再度采取出售其名下多處房產,以獲得資金8415萬元。
持續虧損 業績尚未現轉機
2007年,夏新電子達到了8億元的巨額虧損,讓業界瞠目。年報顯示,2007年夏新總資產為32億元,而負債竟也高達32億元。公司還對2006年年報進行了調整,凈利潤由2421萬元調整為-1.02億元。由于兩年持續虧損,今年5月,夏新再次戴上了ST的帽子,股票簡稱變更為“*ST夏新”。
目前看來,公司虧損狀況仍未扭轉。財報顯示,2008年一季度公司仍虧損1.2億元,其中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減少18.69%。此外,公司在一季報中還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仍會虧損。
夏新2002年左右涉足手機行業,曾經一度成為國產手機的領軍企業,但在兩年間里卻走到了瀕臨退市的困境。對此,夏新表示,造成這種局面的重要原因是市場競爭白熱化,“山寨機”和外資品牌的雙重夾擊。此外,該公司另外兩個業務——筆記本電腦與液晶電視也在虧損。
迫于無奈 再次出售8處房產
為增加公司流動資金,夏新電子首先采取了變現非生產用資產等措施。早在今年2月,*ST夏新將上海夏新科研大樓出售給張江高科,獲得資金1.0427億元。
此外,夏新電子在今年3月擬以現金方式向大股東及其關聯方定向增發股票,募集資金5億元,但由于一些事項違規,公司收到中國證監會廈門證監局對其調查的通知,定向增發事項遂告暫停。
昨日的公告顯示,夏新決定再次采取出售房產的方法以獲得補充資金。公告稱,公司向實際控制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出售濟南、沈陽、廈門、上海、杭州等地共6處房產,總計出售價格6488.11萬元,向關聯人中電智能卡有限責任公司出售北京一處房產,出售價格1414.88萬元,向武漢中原電子信息有限公司出售武漢一處房產,出售價格513.02萬元。
通過上述交易夏新將獲得回籠資金共計8415萬元。*ST夏新稱,保證房產轉讓款將全部用于歸還銀行借款,辦理解除抵押手續。
就在上月初,*ST夏新已經獲得了公司實際控制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下稱:CEC)與控股股東夏新電子有限公司聯手提供的12.7億元金融支持。其中,CEC提供總額為7.7億元的金融支持(其中7.25億元為擔保額度,0.45億元為委托貸款)。另外,*ST夏新向夏新電子有限公司借款1億元人民幣(免付利息);向CEC借款4億元人民幣。上述借款期限均為一年。獲得這12.7億元的資金支持后,*ST夏新表示將主要用于發展手機業務。
*ST夏新多次籌集資金,而且數額巨大,其資金缺口也由此可見一斑。
堅守手機陣地 力圖挺進海外
實際上,國產手機廠商近期似乎遭遇了集體低迷,紛紛從手機市場上撤出。前不久,華為被證實出售手機業務;今年6月,創維宣布以“1元人民幣+1元港幣”的價格甩賣其80%的手機業務股權;波導在3月出售手機合資公司,意欲退出手機市場;聯想于1月底宣布從上市公司中剝離手機業務。
不過,夏新卻采取了相反的做法。夏新相關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除手機以外的業務,如液晶電視等已經全部停止,公司認為手機仍是一個可以賺錢的行業,所籌的款項也將主要用于發展手機業務。可見,夏新仍打算在手機業務上最后一搏。
對于手機發展策略,夏新在年報中披露,2008年集中資源發展手機業務,堅持中、高端策略,同時國內國外市場并舉,加強海外市場銷售。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夏新已經調整高端產品策略,推出多款帶有GPS功能的智能手機,并擴大海外銷售比例。據了解,夏新研發的2.5G以及3GWCDMA/GPRS雙模手機已出口意大利、英國、美國、法國等海外市場。但由于未能針對市場變化及時修正銷售模式、調整產品結構,整體盈利水平未能達到預期。
事實上,國產手機廠商中也有成功的案例,中興、TCL通信是國內手機廠商中少數幾個盈利企業,不過他們都選擇了走國際化戰略。
夏新總裁盧振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已和全球前十大運營商中的6家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到今年年底,將實現100萬部高端3G手機的海外出口。
有分析人士認為,在國內手機市場,3G網絡的上馬還將給國內手機市場帶來一次飛速的發展,這時候企業的手機研發技術實力和營銷能力非常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說,沖擊高端或許是國產手機廠商一個打“翻身仗”的機會。
推薦閱讀
海立股份08年中報顯示,公司0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34,291萬元,同比增長21.40%;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8,442萬元,同比增長29.32%;基本每股收益0.18元。 海立股份(600619)、海立B股(900910)8月14日發布2008年中報顯>>>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1229/135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