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高管辭職一周后,青島海爾(600690.SH)于4月25日公布了2007年年報,該年度公司營業(yè)收入294.7億元,同比增長26.94%;凈利潤7.54億元(其中歸于股東的凈利潤為6.44億元),同比增長18.27%,每股盈利0.481元。
該業(yè)績雖然低于之前預測50%的增長,但還是達到了高管激勵計劃的條件,前董事王召興等離職高管錯過了青島海爾隨之而來的股權激勵。
據(jù)記者了解,青島海爾高管辭職屬突發(fā)事件,公司緊急調整人員。張智春、王召興分別辭去海爾集團副總經(jīng)理和副董事長職位后,同樣來自海爾白電運營集團空調產品部總監(jiān)王友寧接任了張智春的副總經(jīng)理的位置。
同時,海爾集團副總裁、首席財務官譚麗霞也空降青島海爾出任公司董事,來自中國海洋大學的教授肖鵬則接替了前獨立董事王超的位置,原海爾金融集團境外資本運作中心項目經(jīng)理劉甲坤也接替辭職的李吉慶成為公司的證券事務代表。
此外,在原副經(jīng)理張世玉辭職后,其副總經(jīng)理的位置這次依然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補缺,原董秘紀東跳槽后,其位置也一直由公司副董事長崔少華兼任。
據(jù)記者了解,在青島海爾大幅度調整公司高管并醞釀新的股權激勵方案的同時,對公司此前的關聯(lián)交易的處理成為此次調整的重點。
整合財務公司
記者了解到,青島海爾的采購、物流、存款收益和銷售一直是掌握在其大股東海爾集團、海爾電器國際和海爾投資手中,青島海爾作為一個法人實體,實質上是個業(yè)務結構不完整的且受制于人的公司。
2006年底,青島海爾進行銷售改革,成立了42家自己的銷售公司,然而公司的采購、物流和金融依然控制在集團手中。
青島海爾2007年年報顯示,公司依然與海爾集團控制的公司存在超過400億元的關聯(lián)交易,其中與海爾集團控股的青島海爾零部件采購有限公司的關聯(lián)交易金額就接近187億元,并預測這一數(shù)字在2008年將提高到252億元,按照代理費2.25%的比例,青島海爾2008年將給青島海爾零部件采購有限公司和海爾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支付的費用將高達5.6億元。
此外,青島海爾出口產品主要利用海爾集團下屬的海爾集團電器產業(yè)有限公司、海爾集團(大連)電器產業(yè)有限公司提供的平臺銷售,公司按出口產品FOB價的1.5%支付平臺使用費,出口產品的相關費用由青島海爾承擔,2007年關聯(lián)交易金額超過78億元,青島海爾為此支付的費用超過1億元。
東方證券分析師陳剛表示,如果零部件采購和海外銷售都由上市公司自行操作,雖然營銷和采購費用會大幅上升,但是節(jié)省下來的費用完全可以為公司至少帶來幾億元的凈利潤收益,從工貿公司向青島海爾全資的銷售公司的過渡就證明了這一點。
與此同時,2007年底,青島海爾現(xiàn)有的24億元現(xiàn)金存款中,有22.7億元放在海爾集團財務公司,雖然青島海爾持有財務公司42%的股權,但是對財務公司的利息和其他收入,海爾集團依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顯然青島海爾對集團財務公司的整合需要提速。
對此青島海爾在2007年年報指出,2002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公司與海爾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簽訂的《金融服務協(xié)議》。為進一步優(yōu)化公司財務結算流程,將本公司原與銀行發(fā)生的結算業(yè)務,改為凡在海爾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經(jīng)營范圍之內且對公司有利的業(yè)務均通過海爾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進行。
該公告還指出,青島海爾在財務公司的存款利率不低于同期商業(yè)銀行存款利率;公司在財務公司的貸款利率不高于同期商業(yè)銀行貸款利率。公司有權在了解市場價格的前提下,結合自身利益決定是否與財務公司保持合作關系。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
推薦閱讀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公告內容的真實、準確和完整,不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或“公司”)第二屆董事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于 2008 年 4 月>>>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1229/137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