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蘭的轉折是多元化惹的禍”?曾是家電證券板塊龍頭,又連續三年虧損,*ST春蘭近日陷入種種猜測。不少人認為,其之所以*ST即是多元化戰略拖累。春蘭集團的多元化到底是陷阱還是餡餅? 對于虧損原因,*ST春蘭稱:應收賬款未按預期收回導致財務壞賬減值準備的計提大幅度增加;售后系統、銷售方式改變導致第四季度費用大幅上升。*ST春蘭主業是空調,虧損直接原因也是空調,歸因于“集團多元化”,未免有點冤。 冤在哪兒?看看空調行業現狀:行業競爭過于激烈,加上原材料、人力成本近年來節節上升,整合必將加劇,“困獸斗”中的企業必須充分發揮規模效益,才能獲得相對穩定的盈利和現金流。不成功便成仁,二三線企業岌岌可危。如果市場占有率做不到前茅,上市公司這塊資產就難以說是優質資產,起碼難以說是有成長潛力。鑒于此,*ST春蘭目前有三條路可以走:一是破罐子破摔,直接退市或者賣殼了干凈;二是加大籌碼、下足功夫做大空調;三是轉型。 對于第一條路,作為泰州當地龍頭企業,相信政府不愿看到這一結局。同張瑞敏一樣是中共中央候補委員的春蘭集團董事局主席、*ST春蘭老總陶建幸,曾將當地一個虧損小廠拉扯到國家大型企業和當地支柱產業,相信也不情愿看到自己一手帶大的孩子墮落。第二條路可以走,但性價比不高。目前國內空調的大半壁江山已被格力、美的、海爾三者牢牢占領,如果春蘭此時才發力搶山頭,未免為時已晚,打水漂的可能性不小。 相對來講,第三條路比較實際可行。而可讓*ST春蘭轉型的辦法之一,是母公司主導的重組,多元化發展恰可為重組鋪路。正如陶建幸把春蘭集團的發展描述成三個臺階那樣:“第一臺階是家電,我們達到了但沒放棄;第二臺階是商用車,尚未完全達到高峰;第三個臺階是新能源,我們已經開始準備。” 事實上,從1996年起春蘭集團開始推行多元化擴張戰略,涉足家電、自動車、電子、海外產業及新興產業。盡管遇到了不少挫折,但目前鎳氫電池、基因修復技術等已開始盈利。正如國泰君安此前的調研報告所說:“我們對春蘭空調業務并不樂觀,而春蘭集團下屬研究院的高能鎳氫電池使用范圍寬、供電穩定,與鉛酸電池相比,容量為2~3倍,使用壽命為4倍,價格約為2倍。集團掌握鎳氫電池核心技術,業務前景廣闊,值得期待。” 當然,對于股民來講,最期待的莫過于春蘭集團讓上市公司分羹這塊新興產業。而*ST春蘭的財務狀況也不算太糟糕,2007年前三個季度已成功扭虧為盈,在有基本財務數據支撐情況下,只要進行適當的重組,*ST春蘭的春天指日可待。不過,重組并不是拍腦袋那么簡單,尤其對于一個產權和體制都足夠古老的企業,也許就要考驗政府的決心和魄力了。
推薦閱讀
比亞迪電子:回歸A股確定在深圳上市
昨日,比亞迪股份(1211.HK)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經確認公司的A股將于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而比亞迪股份將在本月20日股東大會上征求股東同意。如股東大會上獲得批準,還需經中國證監會等有關部門批準。 比亞迪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ST春蘭:多元化到底是餡餅還是陷阱?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1229/137796.html
1/2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