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鋁股份是國內空調鋁箔行業的龍頭
1、公司概況
江蘇常鋁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常熟市常鋁鋁業有限責任公司,2004年6月份依法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注冊資本10,200萬元。2006年11月,經商務部批準,公司向伊藤忠非鐵、伊藤忠(中國)分別定向增發1,530萬股和1,020萬股普通股,公司變更為中外合資股份有限公司(外資比例小于25%)。2007年1月份,公司在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進行了變更登記,注冊資本12,750萬元,公司本次擬公開發行4,250萬股人民幣A股。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常熟市鋁箔廠,發行4,250萬股后鋁箔廠占總股本比例為52%,仍擁有公司絕對控股權。實際控制人不變,為常熟市鋁箔廠大股東及常鋁自然人股東張平。
2、公司經營情況分析
公司主營業務為鋁箔、空調器用涂層鋁箔、鋁板帶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目前鋁箔年產銷規模5萬噸以上,是“中國鋁箔企業十強”之一。其中空調箔(包括素鋁箔和親水涂層鋁箔)產量約占總產量的90%,親水涂層鋁箔產量約占空調箔總產量的三分之二,是公司的主導產品。2004年-2006年度公司空調箔銷售收入(包括素鋁箔和親水涂層鋁箔)分別為89,784萬元、92,504萬元和124,552萬元。公司空調箔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20%,連續三年位居同行業第一,已成為空調鋁箔制造領域龍頭企業。
在穩居空調箔市場領軍地位的同時,公司制定了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即在保持空調箔國內銷售量第一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熱軋供坯的高精度鋁合金箔和高檔PS版基,并形成2~3個專業化生產的新品,到“十一五”期末,使鋁箔產品年產量超過10萬噸。截至2006年底,公司已具有年生產鑄軋、熱軋坯料10萬噸(其中熱軋8萬噸,鑄軋2.1萬噸),素鋁箔及鋁箔毛料5萬噸、親水涂層鋁箔4.2萬噸的設計生產能力。公司在產品生產的選擇上,專注于空調箔產品的研發和生產,不唯全,而唯專;從而使公司成為國內生產技術水平最高、品種齊全、市場最大的專業化制造企業。2006年公司各類鋁箔產量達到5.3萬噸,并已形成以空調箔為主,合金箔為輔的產品生產格局。公司目前有多項發明專利通過初審。
近兩年來,公司銷售收入穩步增加,2005年、2006年業務收入分別增長13%和35%,同期銷售數量增長分別為13%和17%。由于公司采取的是“鋁價+加工費”的定價原則,由于電解鋁價格上漲,使得產品售價相應提高。公司產品品種由空調箔擴大到建筑、家裝材料用的裝飾箔,但空調箔仍然是公司的主體業務,也是公司利潤貢獻的主要來源,2004至2006年,空調箔業務的毛利分別占各年度營業毛利的97%、93%和95%。公司出口數量從無到有,2006年的出口超過一萬噸,業務收入2.89億元。
2007年,利用熱軋生產線提供坯料生產的合金箔產品將逐步形成規模。上半年,合金箔產品2007年訂單量已經超過4千噸,預計收入1.15億元以上;公司目標2007年合金箔產品實現1萬噸的銷售規模。隨著合金箔產銷量的擴大,公司熱軋生產線的盈利能力將逐步體現。按照公司規劃,募集資金項目達產后,熱軋、冷軋生產能力將實現均衡配置,熱軋生產線折舊多、盈利少的情況也將徹底解決。
二、募集資金項目
公司擬將此次發行A股所募集資金主要用于高精度鋁合金箔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和高精度PS版基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高精度鋁合金箔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建設規模為年產5萬噸高精度鋁合金箔,項目達產后,產品規模為:高性能空調箔及汽車散熱器用鋁箔3萬噸(0.1~0.3×1650mm、0.3~2×900~1650×1000~4000mm);其他高精度鋁合金箔2萬噸(0.2~0.3×1650mm)。高精度PS版基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建設規模為年產3萬噸高精度PS版基,項目達產后,產品規模為:年產3萬噸高精度PS版基。項目實施后,公司產量有望獲得本質性的提高,將明顯增強公司的后續發展潛力。
三、主要風險因素
經營風險:目前,公司收入和利潤中,空調箔所占比重均超過90%,一旦空調箔市場出現不利變化,公司經營業績將受到較大影響。
四、業績預測與估值
公司將發行不超過4250萬股,按總股本17000萬股計算,公司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攤薄后每股收益分別為0.31、0.38和0.56元。考慮到公司所擁有的技術和研發優勢,我們認為給予公司28-30倍市盈率水平是合理的,對應公司股價區間為10.64-11.4元。考慮到資金成本和公司的凈資產,我們建議對應申購區間為6.38—7,98元。
本文來源:國元證券
推薦閱讀
神州數碼(0861.HK)日前公告,公司大股東聯想控股將出售29.6%神州數碼股份給多個基金,套現約9億元。 公告顯示,賽富投資基金、弘毅投資(HONY CAPTIAL)、IDG風險投資等三家風險投資基金聯合神州數碼執行董事、首席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常鋁股份:空調鋁箔生產的龍頭企業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1229/140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