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得到改變
2006年4月海信集團全面進入了ST科龍董事會,這是ST科龍完全脫離格林柯爾的里程碑事件。經過2005年停產的陣痛,2006年的ST科龍終于扭虧為盈了。承接去年的恢復性增長,今年一季度ST科龍電器加快了增長的步伐,一季報公布的凈利潤2107萬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2412萬元的水平。
這種良好的表現和新入主ST科龍的海信集團是分不開的。科龍電器在連續經歷了容聲和格林柯爾之后,終于感受到了大股東的關懷。2005年9月17日,伴隨海信新班子而來的還有海信的“代理銷售權”協議——以預付款的形式注入ST科龍3億元資金。這使停產中的ST科龍得到了一個難得的喘息機會。
2006年1月12日ST科龍董事長湯業國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在海信注入啟動資金后“科龍目前運轉非常好”。
ST科龍營銷副總裁石永昌認為,銷售代理協議使ST科龍的研發、生產部門得以快速地恢復,并且打消了商業單位的各種顧慮,重樹了商業伙伴信心。
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在去年12月接受《廣州日報》采訪時說,通過一年多的試運行,海信和科龍強強聯手、整合效果日漸明顯。2006年1-11月,容聲冰箱累計銷量同比增長51.38%。ST科龍的應付賬款減少了24億多元;ST科龍全部流動資金周轉天數從2004年到2006年整整加速了203天(目前為140多天)。隨后,周厚健表示,資金周轉天數今后應該可以減少到90~100天,且“后面的空間很大”。
據業內人士稱,如同科龍這樣巨型消費類家電企業在其日常的經營運轉中,擁有著驚人的現金頭寸和商業信用往來。在清淡的12月,科龍還有大約10億元的資金,而在產銷旺季,科龍的周轉資金甚至可以達到百億,加快一天意味著節約巨大的利息成本。而流動資金周轉天數加速203天,甚至,可能是303天,節省的成本將是天文數字。
曾幾何時,各家媒體紛紛報道了ST科龍電器旗下的揚州經濟開發區中科龍工業園一片荒涼。當7月27日記者電話打到揚州經濟開發區時,開發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科龍工業園已經換上“海信容聲”的牌子,生產經營早已正常了。
“我們已經向法院提起對顧雛軍和格林柯爾的訴訟。法院也已經受理了,但所有材料已經被公安機關查封并保存。目前法院的審理工作要等到對顧雛軍的刑事訴訟結束以后才可以繼續。”當被問及目前起訴的進程時鐘亮回答道。
ST科龍對格林柯爾及其關聯公司起訴標的額累計達到9.52億元,涉及訟案21宗。對于訴訟的結果鐘亮認為“目前難以預料”。
ST科龍是最早被并購進入格林柯爾系的上市公司。
上一頁 1 2 下一頁單頁閱讀推薦閱讀
順行業的強勢之處而動,堅定持有其中的優質企業 從國際比較和行業競爭格局變動的視角來看,我國家電行業在充分競爭的經營環境下,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達到了部分產品形成相對壟斷的競爭格局,白電(包括空調、冰箱、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ST科龍:在大股東侵占陰影下“飄搖”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1229/140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