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靜
受益于產能轉移和消費升級,家電行業在2008年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但是,各個子行業間情況迥異,空調、冰洗等白色家電有望維持量價齊升的良好局面,而對于彩電等黑電廠商而言,奧運會的召開會極大刺激消費需求,但由于平板顯示技術的缺失以及液晶屏緊缺難以解決,其盈利能力將大大受限。
而隨著四川長虹(600839)收購美菱電器和華意壓縮(000404)并競購小天鵝(000418)、海信整合ST科龍(000921),黑電廠商強勢介入白電領域已顯端倪,“黑白配”頻頻上演,行業整合的提速將給家電行業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空調 繼續洗牌
空調行業自2006年走出低谷以來,維持了穩步增長的態勢。銀河證券研究員朱力軍認為,家電行業2008年整體上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行業投資機會一般,但是空調行業表現將十分突出,而龍頭企業增速可能會大大超越行業平均水平,仍具備投資價值。
東海證券研究員劉俊也指出,2007年白色家電雖然整體上表現搶眼,但真正決定行業整體增長的是空調行業,行業的絕大部分利潤也來自于空調行業。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與中國家電網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空調行業已經走出2006年的低迷狀態。2007年空調銷售年度空調銷售量增長10.04%,銷售額增長16.85%。2008空調銷售年度前三個月更是延續了這種趨勢,銷量同比增長了48.78%。
2006年8月到2007年5月,空調總產量為5044.32萬臺,同比增長18.9%;空調總銷量為4610.77萬臺,同比增長9.3%。2007年一線空調廠家大多扭轉了2006年銷量下滑的現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
同時,空調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格力、美的等龍頭企業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更多的弱勢品牌被擠出市場。2007銷售年度,海爾、格力、美的、志高、海信5大品牌繼續領跑國內市場,5大品牌在國內重點城市零售市場銷售量占有率為57.90%,銷售額占有率為58.36%。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監測數據分析,2007銷售年度空調品牌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有能力參與市場競爭的空調品牌與2006年相比由52個減少到33個,而在2008年,將有10個左右品牌會被擠出市場。
空調行業由于技術比較成熟,產品同質化嚴重,廠家之間的競爭更多地體現在規模優勢及由此帶來的成本優勢上,在2008年,幾大廠家之間紛紛擴大產能,這將導致競爭優勢進一步向龍頭企業集中。
格力電器增發募資項目——合肥生產基地將于今年初投產,屆時,格力電器新增產能500萬臺,年產能將達到2000萬臺;海爾重慶生產基地今年也將達到200萬臺設計產能。僅格力和海爾新增產能就達到700萬臺,占到2007銷售年度總銷量的15%。
中原證券研究員胡鑄強指出,如果2008年出現“冷夏”,國內空調市場可能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但由于行業寡頭壟斷的格局基本形成,行業龍頭新產能的釋放將擠壓二三線品牌的市場空間,加速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目前國內空調產能已經占到全球的75%,我國已經成為空調生產大國,出口市場的變化將給企業帶來深遠影響。2007年前10月,家用空調出口3256萬臺,同比增長22%。2008年,受美國經濟放緩影響,對美國、歐洲的出口可能放緩,但是對印度、巴西等國的出口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冰洗 增長持續
冰箱行業20%的年增長率和近30%的毛利率吸引了眾多家電巨頭的眼光。
2007年1-10月份,冰箱產銷延續了2006年的趨勢,保持了穩步上漲,漲幅在20%以上,顯示行業整體的運行態勢依舊不錯。但同時,出口增速顯著放緩,這也增添了未來行業運行的風險。從出口的量和金額上來看,發達國家仍然是我國冰箱出口的主要目的國。
2007年1-10月份,洗衣機行業產銷兩旺,內銷的增長更是超過了整體銷量的增長。在行業銷量增長的同時,出現了兩個明顯的趨勢:一是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監測數據顯示,國內市場前十品牌的洗衣機銷量在總銷量中所占比重高達90.67%,尤其是居前三位的海爾、小天鵝、榮事達,合計銷量份額高達58.14%。二是產品更新升級快,向高端化發展。中怡康監測數據顯示,2007年1~9月,滾筒洗衣機零售量同比增長17.7%,零售額同比增長24.12%;相比之下,波輪洗衣機零售量、零售額同比增長為4.92%和11.18%。
但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海爾以外的國內其他品牌目前在滾筒洗衣機的銷售份額仍然還很小。在洗衣機主要品牌產品結構中,以西門子、LG、三星、博世、松下等廠商為代表的國際品牌滾筒洗衣機零售額占比達到了71.22%,但隨著國內其他廠商在滾筒洗衣機上技術的成熟和產品線的完善,高端市場將是行業未來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彩電 期待等離子市場突破
彩電行業正處于產品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信息產業部產品司白為民處長指出,CRT彩電市場銷售將進一步下降,每年將有1000萬臺的CRT彩電被平板電視取代,照此速度計算,國內彩電廠商必須在三年時間內完成轉型。
國內市場2007年彩電銷量與2006年基本持平,2008年因為奧運帶動以及家電下鄉的拉動,彩電行業增幅應該會超過2007年。
中國電子商會近日發布的報告預測,受益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帶來的商機,2008年我國平板電視市場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全年市場容量同比增幅預計達到50%,增至1200萬臺。同時,平板電視將全面向大尺寸升級,42英寸及以上的大尺寸平板電視將占全年需求總量的40%,達到480萬臺。隨著2008年5月四川長虹等離子屏投產,會有更多國內彩電廠家回歸等離子陣營,拓展等離子市場。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研究部發布的數據披露,2007年,國內共生產彩電8807萬臺,同比增加了0.4%,基本與2006年生產規模持平,主要變化在于產品結構的調整——新型顯示技術的電視逐步取代CRT彩電。2007年,國內CRT彩電的產量回落至6000萬臺水平,占總產量的比重不足70%;液晶電視產量2600萬臺,約占總產量的30%。而在銷售方面,海外市場銷量超過50%,國際市場需求變化對我國彩電行業影響力越來越大。
東海證券研究員劉俊指出,國內彩電企業如果想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勝出,必須在品牌和成本控制力上下工夫。
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尤其在上游面板的控制力弱,造成了國內企業在成本上無法如CRT時代超越競爭對手,而資本密集型的面板行業又是中國電視機企業短期內難于進入的,搶占成本優勢于是成為國內企業生存攸關的問題。因此,很多企業開始逐漸向上游滲透,海信投產液晶模組生產線就是國內企業向此邁進的重要嘗試。
此外,隨著2008年四川長虹等離子屏量產,以及上游等離子技術進一步開放,會有更多的國內廠家回歸等離子陣營,不僅可以改變目前等離子市場外資獨大的局面,也有望對液晶電視形成一定挑戰。而自2007年以來,彩電上游技術特別是等離子技術開放化趨勢日漸明朗,這為國產品牌帶來更大的游刃空間。
推薦閱讀
夏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昨晚公告,該公司于2月22日召開董事會,會議審議通過公司于同日與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的《房地產轉讓及租賃意向書》,夏新電子將上海夏新科研大樓出售給張江高科,由雙方協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白電版塊:龍頭企業更具投資價值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1229/14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