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 眸
經過兩年多時間快速發展,創業板已成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業板不僅支持了近300家公司的茁壯成長,更為重要的是,促進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改變了中小企業的金融生態環境……目前,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市值、成長性及融資規模均取得了長足進展。
兩年多來,創業板已初具規模。據統計,截至2011年12月30日,創業板上市公司281家,占深交所上市公司總數的19.92%;上市公司總市值7433.79億元,占深交所總市值的11.20%;上市公司流通市值2504.08億元,占深交所流通市值的5.95%。創業板平均市盈率則由高點時的近百倍,降至目前的37.62倍。
創業板自設立以來,上市公司保持了較高的成長性和較好的盈利能力。2008年~2010年,創業板公司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達到29.58%,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達到38.4%。兩年多時間的歷練,創業板涌現出一批高成長公司。今年的前三季度,創業板公司共實現盈利142.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65%。過去兩年凈利潤復合年增長率超過30%,且2011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幅在30%以上的創業板公司共有70家,占全部創業板公司的25%左右,其中4家公司凈利潤復合增長率超過100%。
超過九成的創業板公司利潤總額來源于主營業務,收益來源相對穩定。2008年~2010年,創業板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別為40.8%、42.6%和36.7%,均高于同期主板公司、中小企業板公司平均毛利率,體現了創業板公司產品附加值高、整體盈利能力強的特點。
據WIND資訊統計,2009年創業板開啟以來,281家公司通過IPO累計融資額為1958.9億元,其中超募資金1144.3億元,平均每家公司募資6.97億元。
目前,我國創業板公司廣泛分布于16個行業,覆蓋了我國經濟發展中創新、創業最為活躍的產業地帶,創業板市場制造業比重顯著低于其他市場,以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行業為代表的新經濟、新業態的特點十分突出,其中248家都是“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到92.8%。
從區域分布看,在短短兩年多時間內,創業板281家公司已遍布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
兩年來,機構投資者在創業板市場上的參與程度加深,逐步成為市場投資的主導力量。2009年底,機構投資者累計交易額僅占創業板市場總交易額的4.48%,2010年底上升為16.97%,截至2011年9月30日,機構投資者交易額占比已經提高到20.04%。機構投資者的數量兩年間增加了4.58倍,機構投資者持有的流通市值較2009年底增加了76.4倍,持有流通市值比例由2009年底的10.86%提高到目前的33.33%。機構投資者對于優化投資者結構、穩定市場、防止爆炒的作用初步顯現。
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創業板推出之后,不僅拓寬了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讓一部分優秀創業企業通過上市獲得直接融資,同時還通過資本市場的杠桿放大效應,形成了以資本市場為紐帶的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通過提供退出機制,極大地帶動了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
2反 思
創業板五大成長“煩惱”
2011年A股收官,截至昨日,上證綜指跌幅21.68%,創業板指跌幅35.88%,區間最大跌幅超過40%,相當于主板的近兩倍,令投資者損失慘重。
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創業板市場也面臨著諸多新問題,引起了社會各方的廣泛關注。
其一,部分企業高增長名不副實。
兩年多來,帶著高成長“光環”的創業板其實并非想像中的那么好。因為出現了大批企業,在上市前連續幾年業績成倍增長,上市后增速大幅放緩甚至出現下滑。
其二,高管群體性套現和減持。
兩年多來,創業板發布了近200份高管離職公告。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創業板離職高管共計495人,其中有62人減持股份,占離職高管總數的12.52%。
從減持數量看,今年以來,共有10家創業板公司股東累計減持量超過1000萬股。
其三,“三高發行”和新股高速擴容挫傷股民。
創業板新股高發行價、高市盈率和高超募資金的“三高”問題一直被市場質疑。與此同時,創業板新股擴容從未停歇。據統計,從2009年10月30日至2011年10月31日,A股共有487個交易日,在這期間,創業板一共有271只個股發行上市,平均算下來每1.8個交易日就有一只創業板新股上市。
其四,一邊“創富”一邊“造窮”。
12月中旬,2011年度“A股千富榜”面世。“A股千富榜”顯示,在排名前1000的富豪中,有225名來自創業板。平均每家創業板公司“制造”0.8個富豪。創業板成了名副其實的“創富板”。
與此同時,創業板卻成了公眾投資者財富的“絞肉機”。統計顯示,在創業板上市的281家公司中,破發的股票為180只,破發率高達64.10%。281家創業板公司中,股價腰斬的公司達56家;今年創業板指暴跌37%,其中跌幅超過六成的公司達10家。
其五,退市制度遲遲未推出。
在“三高”、業績下滑等一系列矛盾和問題的糾結下,部分創業板公司表現令人失望。與此同時,大家期盼的創業板退市制度卻遲遲未能正式推出。值得欣慰的是,11月28日,深交所發布《關于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見稿)》。但有分析認為,由于一些退市條件過于寬松,創業板公司退市或不會像市場預期的那么容易。
3視 點
創業板公司高管
談成就與問題
如何看待創業板的成績和成長中的問題,部分上市公司高管就此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華誼兄弟副總經理兼董秘胡明表示,創業板對細分行業領域的帶動作用是非常顯著的。她說,華誼兄弟是第一家影視制作創業板公司,得益于公司上市后的示范效應,目前已有100多億元資金進入了影視制作行業,這對影視制作行業的推動和帶動是不言而喻的。一個行業一旦有資本的介入就能迅速發展,其他很多細分行業或產業上市公司,相信一樣有非常明顯的帶動或變化。一個行業沒有資本介入不能很好地發展,推動和對創業精神的鼓勵是非常明顯的。
談到創業板成長的煩惱,胡明認為,創業板出現“三高”和“創富”這些現象,主要是投資者對創業板公司期望值過高。創業板公司里有非常優秀的公司,但也有少數不太成功的企業,境外成熟市場也有這種情況。上市公司市盈率高與低是動態的,華誼兄弟2009年上市時利潤680萬,今年利潤相當于2009年的三倍,但目前總市值和2009年相當。
深圳華澤檢測副總經理兼董秘陳硯表示,創業板鼓勵做實業和產業的導向,對創新、創業的推動成效顯著。公司高管辭職套現也要分別對待,有的高管離職可能是其他原因。他說,華澤檢測有高管因個人原因辭職,但辭職后至今并沒有套現。創業板三高現象目前也有所緩解,但股價泡沫和惡意炒作要堅決打擊。
4前 瞻
專家“對癥下藥”開良方
創業板要辦得更好,正視創業板成長過程中的問題,并對具體問題分析研判,提出具有參考性的對策和建議,或對創業板持續健康發展大有裨益。
業內專家表示,造成創業板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對創業板的定位有誤,解決創業板的問題需要一定的時間,創業板的發展還是主旋律。
對部分創業板公司缺乏成長性問題,資深分析人士皮海洲表示,這個很難解決。最多是去追究保薦機構的責任,或者是監管部門強化退市制度,上市公司表現不行就讓它退市;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則有不同意見,他認為大家對創業板的要求過高,要求一個板塊整體都表現優秀,這一要求太過苛刻了。不能要求整個板塊都績優且成長性高。特別優秀的公司脫穎而出,大部分公司平庸,這樣才符合市場規律。
對于創業板個股“三高”發行和高速擴容問題,經濟學家吳曉求認為,“三高”發行主要是市場機制的問題,如果未來在二級市場能夠回到正常理性的話,創業板的發行價格自然會下來。超募主要和發行價格有關,如果發行價格無泡沫,超募的就不會太多,現在二級市場上創業板個股的高市盈率已經得到了有效的回歸,解決其他問題還是需要時間;經濟學家華生表示,只要下定決心去做,就能夠立竿見影地降低創業板“三高”:一是禁止創業板三高企業在3年至5年內以公積金轉增股本,這是對創業板三高炒作釜底抽薪的措施。禁止在若干年內用募集資金轉增股本,上市公司要擴張股本,只能用自己掙來的錢即滾存利潤送紅股。二是禁止創業板上市公司賣殼重組,并加緊推出退市制度。三是對發行人和保薦人的虛假陳述與言過其實的“過度包裝”,開通問責和索賠的快速通道;皮海洲表示,三高現象在國外不突出,這主要是因為國外股票的價格相對合理,高價股的確具備投資價值;而國內的創業板股票并不是由于本身具備投資價值而價高,是靠投機炒作漲上來的。解決了投機炒作的問題,創業板個股“三高”問題就有望解決。
對于創業板高管套現和大小限減持現象普遍化問題,吳曉求指出,高管套現是制度設計的嚴重問題,現在很多人在一年后套現,他認為高管套現應該拉長,最好是3年;皮海洲認為,是制度的不公平造成了高管套現獲利的現象,解決這一問題應該降低發行價格,同時提高高管持股成本,若公司上市后業績變臉的就不讓高管套現;李大霄指出,這一問題尚無解決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減少虛高現象,讓價格降下來,這樣高管就沒有動力去套現了,套現的現象自然會減少。
對于創業板“一邊創富一邊造窮”問題,吳曉求認為,如果把創業板高管和大股東減持的時間拉長,“造富神話”會有所減輕;皮海洲認為,造富的主要原因是高管和大股東持股成本低,而市場發行價格虛高。以制度限制高管和大股東套現數額,就能有效減少“造富神話”;李大霄指出,根本問題仍然是創業板定位有誤,導致高管持股與二級市場買入的差額過大,使得套現能夠獲利進而造成了“造富神話”。在看到套現可巨額獲利后,部分高管和大股東肯定寧愿選擇提前退休。
對于退市制度遲遲未推出問題,吳曉求指出,有關部門在制定這一制度時可能要考慮很多問題,但退市制度還是要盡快推出;皮海洲認為,需要把賠償制度制定好,提供集體訴訟渠道,在沒有保障的情況下,退得越多受害的投資者越多。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
深圳商報記者 鐘國斌 實習記者 詹鈺葉
推薦閱讀
聯通股價年漲幅達47% 居恒指成分股首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創業板覆蓋創新最活躍產業 高新技術占比達92.8%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11231/22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