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摩根士丹利(香港)人心惶惶。去年底,這家美國大型投行宣布將于今年一季度在全球裁員1600人,最近裁員已經在香港開始。
“從上周四開始有人陸續走掉。”一位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不過,他并未指明裁員部門,只表示被裁員工不限于某一個部門。據記者了解,目前摩根士丹利(香港)裁員尚未波及研究部門。
“可能是從后臺先開始。”一位外資投行人士表示,按一般慣例,先“倒下”的估計是一些后勤支持部門的員工,接下來才是前臺部門。
1月9日,摩根士丹利在澳大利亞的institutional equities部門已經裁員近10人。
美銀美林:高管成新目標
另一股寒流則吹向了美銀美林,去年已經完成一輪裁員后,美銀美林此番將目標瞄準了薪酬成本更高的董事總經理級別(Managing Director,MD)。
“美銀美林在亞洲會裁掉大概15個董事總經理。”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亞洲并購業務聯席主管Michael Cho已經離職,另一聯席主管張秀萍繼續留任。
Michael Cho曾負責美銀美林除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亞以外亞洲地區的并購業務。Dealogic的數據顯示,去年亞太區(除日本)的并購交易總額為5431億美元,而去年美銀美林在亞洲區的并購咨詢收入則位列各投行榜首,并購交易總額達495億美元。
然而,整體業績的壓力依然存在。在包括去年第三季度在內的前5個季度內,美銀美林有3個季度都在虧損。去年第二季度凈虧損總額高達88億美元,致使其前9個月最終錄得凈虧損5.45億美元。
目前,美銀美林在亞洲地區共有75位董事總經理,意味著這波裁員比例將高達20%。預期此輪人員調整將在3月底前完成,主要通過內部調整或提前退休的方式,直接裁員只占少數。
“一般做到董事總經理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一位外資投行人士告訴記者。此前,對董事總經理動手的還包括瑞信和匯豐。
去年11至12月份,在大多數外資投行裁員時,美銀美林已經通過細水長流的方式裁減了部分職員。“一直有人走。”一位美銀美林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但由于涉及不同部門,很難確定實際離職的人數。
業績仍是心頭刺
盡管去年第三季,摩根士丹利實現盈利22億美元,但因會計調整增加的收入未能長期提振股價。業績公布一周后,去年10月27日,股價在攀升到每股19.41美元后很快跌至年中最低點附近。
去年的最后一個交易日,摩根士丹利以每股15.13美元收盤,比年初下跌46%。而第四季度的業績很可能讓股價再度下探。摩根士丹利特別提列了與債券保險公司MBIA Inc和解糾紛相關的12億美元費用,分析師認為,這可能導致第四季度出現虧損。
與摩根士丹利相比,美銀美林的情況更糟。截至去年底,這家危機重重的投行已經賣出了幾乎所有值錢的資產,其中包括其所持有的建行235億股H股股份。
去年,美銀美林提出名為“新美銀”的成本削減計劃,以期在2014年前每年節省50億美元成本。作為計劃的一部分,美銀美林將在全球裁員大約3萬人。上一次類似規模的裁員是在金融危機時,當時美國銀行收購了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并在3年內裁員3萬至3.5萬人。去年12月,作為全球裁員計劃的一部分,美銀美林關閉了其位于巴西的美林私人銀行業務,并遣散了約40名員工。
盡管美銀聲稱其目標是“實現股東收益的最大化”,然而,去年美銀美林的股價無疑讓股東們很失望——從年初的每股14.12美元跌至年末的5.56美元,跌幅超過60%,成為繼2008年下跌66%之后最慘重的跌幅。而同期內,費城KBW銀行指數(KBW Bank Index)下跌26%。
費城KBW銀行指數以美國24家全國性或地區性大型金融機構為成分股,是衡量美國銀行業股價表現的重要指標。目前被列入的金融機構包括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花旗(Citigroup)、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富國銀行(Wells Fargo)、第一資本公司(Capital One Financial Corp)等。
推薦閱讀
和鷹科技陷“舉報門”:押后上會>>>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111/2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