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之際,籌劃經年的中央和地方重點新聞網站(下稱官網)改制及上市事宜,終于迎來實質性進展。
1月13日上午,證監會主板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了人民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人民網)的IPO(首次公開募股)申請,整個審核過程持續約40分鐘,委員們沒有明顯異議。
熟悉人民網上市業務的人士分析,由于春節臨近,各投資和中介機構安排路演時間較難協調,人民網應當不會立即啟動路演。
更重要的是,人民網2011年的經營情況較好,最快有望于2月中下旬公布經審核的2011年財報。
接近此次IPO的消息人士估計,比較合理的安排是,人民網帶著更好看的新財報在2月底、3月初路演,3月完成新股發行、上市等事宜。
近年來,決策層一直希望既讓官網擁有商業網站的受眾與影響力,又能確保其新聞和宣傳功能不被削弱。
因此,推動官網改制及上市,通過資本力量“做大做強”成為首要改革思路。迄今包括人民網在內,近50家中央和地方新聞網站加入了改制上市大潮。其中,新華網、華聲在線、央視網均在尋求盡快上市。
有關部門希望把官網“推到市場中錘煉”,充分發揮市場和資本力量,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國有控股網絡文化骨干企業”。
人民網一直被外界視為最有可能登陸資本市場的先行者,人民網的品牌、政治影響力令決策層對其上市寄予厚望,如今幾經曲折,果然率先走到資本市場的大門口。
《財經》記者獲悉,按照相關部門給定的時間表,原計劃在2010年內實現一家至兩家官網上市的目標,但因條件不夠成熟而未能成行;后又希望在2011年內實現“零的突破”,最終因市場內外等因素不配合而未能實現。
知情人士稱,決策部門希望將第一家上市的官網打造為“模板”,所以慎之又慎,準備過程比較細致,上市時間因此被一再延遲。
1月9日晚間,人民網公布招股說明書,迅速引來市場人士熱議。
質疑者認為,市場化不夠徹底的官網何以登陸資本市場?能否有持續的市場經營與發展潛力?
但也有人認為,人民網改制上市的復雜性與突破意義值得肯定,尤其是此次人民網將經營業務和采編業務整體打包上市,這在中央媒體中尚屬首次,也彰顯了決策層推進傳媒和文化產業改革的決心。
“算是開了一個好頭。但在政治目標與市場化之間需要有更多作為。”1月11日,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員、國家發改委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原主任齊勇鋒表示。
整體打包
自2009年9月有關部門部署官網改制上市以來,人民網將要率先登陸資本市場之聲從未停止,“官網第一股”將以何種方式登陸資本市場備受外界關注。
《財經》記者獲悉,人民網正式向證監會遞交上市材料是在2011年3月,原計劃在2011年7月1日上市,以“向黨的生日獻禮”。
但是,證監會正式受理材料已是2011年6月,三個月后,證監會給出反饋意見,希望人民網在同業競爭等問題上進行更細致的披露。2011年底,證監會第二次給出反饋意見,希望人民網在業務贏利能力方面有更多的說明和規劃。
新年之后,相關進程有所加快。1月9日,人民網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正式公布,官網首例IPO終于走向了前臺。招股書顯示,人民網擬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發行約6910.57萬股,發行后總股本約為2.76億股,融資約5.27億元。其中2.88億元用于移動互聯網增值業務,1.46億元用于技術平臺改造升級項目,9243.3萬元用于采編平臺擴充升級項目。
招股書披露,人民網截至2011年上半年末的總資產約7.1億元,凈資產約5.75億元;2011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約2.11億元,凈利潤3224.94萬元。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42億元、1.9億元和3.32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447.12萬元、2264.6萬元和8164.84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1月-6月,來自政府購買服務收入占人民網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9.53%、22.07%、21.71%和13.02%。人民網在招股書中預計,隨著公司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政府購買服務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將呈現下降趨勢。
在一些互聯網專業人士看來,人民網現有商業模式并無太多創新,其2010年收入主要由四部分構成:占總收入50.79%的互聯網廣告、占總收入35.88%的信息服務、占總收入10.29%的移動增值業務以及占總收入3.04%的技術服務。
為改變業務結構,知情人士透露,人民網設有負責戰略研究和對外投資的部門,接下來會在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等方面進行更多探索和嘗試,預計2011年人民網的總收入有望同比增長30%左右,基于2010年的數據測算,2011年收入應在4億元以上,凈利潤有望過億。
從絕對數量上看,相比新浪、騰訊等商業網站,人民網現有的收入與流量仍不算高。
但多位接受《財經》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均認為,此次人民網整體上市已是個不小的進步,也為官媒進一步改革提供了想象空間,而官媒特性也決定了其難以完全商業化。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整體上市的方案是由相關決策層敲定的,因為“新媒體新辦法”、不留改革尾巴,人民網由此成為第一家試水整體上市的官網。
“這(整體上市)算邁出了相當大的一步了。”對于人民網的上市,汕頭大學長江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范東升評價認為。
“最強股東”
人民網前身為人民網發展有限公司,于2005年2月6日由人民日報社、環球時報和中聞投資共同出資設立,注冊資本1000萬元。其中人民日報社占注冊資本的90%;環球時報和中聞投資分別占注冊資本的5%。
最初,人民網并無太多實際業務。從2006年起,人民網開始介入一些具體經營性業務,比如短信、彩信等無線增值業務,以及部分廣告經營和對外合作。
人民網上市事宜由來已久。2007年,人民網原總裁何加正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即表示,和其他官方新聞網站相比,人民網上市具備一定的便利條件。一方面,人民網已經是企業化運作的獨立法人,不存在轉制障礙;另一方面,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人民日報社也都支持將人民網列入上市試點。
2009年,相關部門啟動官網改制事宜后,人民網的上市之路亦隨之提速。2010年6月,人民網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并進行增資,發起人為人民日報社、環球時報、京華時報、汽車報社、中國出版、中影集團和東方傳媒。七家股東中,《人民日報》及其子報《環球時報》兩家分別持股約80%和15%;其他五家股東各占約1%的股份。
股改后的人民網雖然仍是人民日報社“一股獨大”,2010年12月底,人民網進一步引進中銀投資、中國移動、英大傳媒、北廣傳媒、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石化和金石投資八家投資者。
其中,中銀投資獲得人民網4%股權;中國移動、英大傳媒、北廣傳媒均獲得3%的股權;中國聯通獲得2%的股權;中國電信、中國石化、金石投資均獲得1%的股權。人民日報社仍持有66.01%的股權,環球時報社持有11.89%的股權,前文所述的五家股東均持有0.82%的股權。
按照有關部門的部署,官網上市前,禁止非國有資本進入。對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作為戰略投資者投資官網,實施一事一議,個案審批。
人民網股東公布后,很快被市場譽為“史上最強股東”組合。知情人士透露,上述八家戰略股東均是“精心挑選”的結果。比如,之所以將三大運營商悉數引入,是為了日后更好地在無線增值業務方面發力。
此外,人民網目前共有12位董事,其中8位董事,4位獨立董事,8位董事全部來自于人民日報系,4位獨立董事中則有熊曉鴿等互聯網專業人士。
推薦閱讀
朗科科技全資子公司獲政府資助3500萬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官網上市啟幕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117/25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