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楊致遠徹底告別雅虎,留給互聯網世界一個漸行漸遠、令人深思的背影。
有人說,楊致遠是個成功者,正是他1995年與大衛·費羅共同創造雅虎,并使雅虎成為互聯網巨頭。
曾幾何時,上雅虎網站幾乎成了上網的代名詞。
也有人說,楊致遠是個失敗者,面對無情的現實,他卻堅守保持公司獨立性的理想。
人們普遍認為,拒絕微軟的天價收購協議,是楊致遠在雅虎命運的轉折點。
分析人士認為,楊致遠的辭職也使公司交易的可能性大增,或者將改變這家苦苦掙扎的公司。
雅虎酋長離開
楊致遠和另一位聯合創始人大衛·費羅(David Filo)在雅虎的正式頭銜是“雅虎酋長”,他們擁有雅虎的大量股份。截至2011年4月和5月,楊致遠和費羅分別擁有3.69%和6%的雅虎流通股。
在寫給雅虎董事會主席的一封信中,楊致遠稱他離開雅虎是為了追求“雅虎以外的興趣”,對任命湯姆森掌管公司感到興奮。此外,43歲的楊致遠還辭去了日本雅虎和阿里巴巴董事會的職務。
飽受批評
雖然作為創始人之一,楊致遠在業內備受尊重。但多年來楊致遠一直飽受投資者的批評。一位雅虎前雇員表示,很多人認為他陳舊的觀念和決策緩慢拖累了公司的創新。按照他的地位,他也不是一位創新者。人們對公司創始人都有非常高的期望。大家都希望他們是喬布斯。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雅虎董事會的猶豫不決是影響楊致遠管理公司的部分原因。這些分析人士警示,2008年拒絕微軟475億美元收購報價的董事會與現在一樣,還是同一批人。
晨星分析師里克·薩莫表示,當然楊致遠妨礙了任何事的發生。這是一家已經陷入內耗的公司。利益分散,董事會從來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2008年楊致遠擔任首席執行官時,他拒絕了微軟主動提出的475億美元的收購報價。其后雅虎股價遭到金融危機的沉重打擊,目前它的市值約在200億美元左右。
最近,楊致遠和雅虎董事長羅伊-博斯托克遭到一些董事的強烈批評,原因在于兩人對公司進行“戰略審查”,尋求包括出售、私有化或破產的可能性。
雅虎交易可能性大增
就在雅虎任命新的首席執行官斯科特·湯姆森后,楊致遠突然離職。華爾街的意見認為,楊致遠的離去可以使雅虎以一種平滑的方式從私募那里獲得大筆資金,或者達成出售40%阿里巴巴股份的協議,以釋放股東的價值。雅虎股價在盤后交易中上漲3%。
麥格理證券研究公司分析師本·沙切特表示:每個人都認為這意味著雅虎與阿里巴巴的交易很可能將會發生。
易觀資本分析師劉冠吾稱,對于阿里巴巴集團股權交易,楊致遠辭職有兩個影響:增加資產出售進程的效率;可能抬高馬云回購價格。劉冠吾說,在雅虎出售阿里巴巴股權和雅虎日本股權方面,楊致遠并不情愿。楊致遠辭職后這方面的進程可能會有所加快,同樣加快的還有雅虎轉型,和一群私募股權基金入股雅虎的進程。
此前,馬云對雅虎持有的阿里巴巴集團40%的股權非常感興趣,一直希望回購這部分股權,雅虎也有出售亞洲地區資產的意愿,影響交易能否順利推進的主要因素是價格。劉冠吾說,雅虎不會因為楊致遠和馬云的私人關系在出售價格上給予優惠折扣,不管他們倆私人關系如何,雅虎將只為股東利益著想,爭取以較高的價格出售。
■附件
雅虎的創辦歷史
楊致遠1968年出生于中國臺北。1994年1月,還在攻讀博士的楊致遠和同學大衛·費羅共同創辦了雅虎,當時命名為杰瑞的網絡指南,意在為上網用戶提供網絡信息引索。
當年4月,網站正式更名為雅虎(Yahoo!),這一名字來自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小說《格列佛游記》。當年年底,雅虎網站點擊量達到了100萬次,楊致遠和費羅從中看到了網站巨大的商業潛力,因而在1995年3月正式成立雅虎公司。
當時正是互聯網剛剛興起時期,很多用戶希望更加有效地尋找互聯網上的資訊,雅虎的服務滿足了第一批網絡用戶的巨大需求,從而得到了急劇增長。1996年4月,成立僅僅兩年的雅虎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以每股13美元的價格出售260萬股,融資1.34億美元。
2000年1月,雅虎股價達到歷史最高值475美元(未拆股前)。雅虎是互聯網崛起時期造就的第一批明星企業,而楊致遠也成為了硅谷甚至全球最為耀眼的青年企業家,當時的他成就名望不次于目前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
■新聞評論
不創新毋寧死
擔任過雅虎總經理的知名互聯網評論人士謝文說,楊致遠的離開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這件事情更加說明在新興產業里不創新毋寧死的道理。 在他眼里楊致遠是互聯網歷史上的大人物,卻不是合格的CEO。
謝文認為,雅虎曾經在長達十年的時間里占據業內領先地位,因此楊致遠是“可以寫進互聯網史的大人物”;不過楊致遠在危難時刻(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出任CEO,卻沒有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因為他不僅阻礙了將雅虎出售給微軟公司的交易,而且近幾年一直沒有新的發展思路,未能扭轉雅虎公司的頹勢。
謝文表示,楊致遠辭職之后,新任CEO有兩個選擇,一個是盡快賣掉雅虎,讓新東家去忍受轉型重組的痛苦;一個是深度重組、堅決走創新之路,“雅虎還有參與新媒體創新、再創輝煌的機會,雖然可能性很小。”
在市場瞬息萬變、技術創新一日千里的今天,不僅雅虎,惠普、柯達、諾基亞等一批“昔日老大哥”也境遇凄涼。這表明:激烈的競爭猶如大浪淘沙,高技術企業需要時刻保持“戰斗模式”,否則很容易被更善于創新的后起之秀淘汰。
本報綜合報道
推薦閱讀
甲骨文擬參與智慧深圳建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楊致遠辭職或抬高馬云回購股權價格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119/25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