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上周,克蘭尼克出任英特爾首席運營官,引發外間關于他將成為奧特里尼后任的推測,但是MarketWatch專欄作家普萊蒂(Therese Poletti)卻相信,目前距離奧特里尼退休還早,英特爾的繼任人選遠未敲定,她并對可能的人選進行了介紹和評估。
以下即普萊蒂的評論文章全文:
圍繞英特爾王冠展開的戰爭還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
英特爾上周采取了讓人大吃一驚的行動,他們提名克蘭尼克(Brian Krzanich)擔任首席運營官,很多人遂開始推測,他們此舉其實就是在為在任首席執行官奧特里尼(Paul Otellini)挑選繼承人。
這一舉措是英特爾高層人事大規模調整的一部分。除開任命克蘭尼克為首席運營官之外,他們還調整了其他一些高管。克蘭尼克是公司的一位資深副總 裁,負責英特爾龐大的制造部門,現在他將從布萊恩特(Andy Bryant)那里接過一些額外的任務,后者將于今年5月股東年會期間晉升執行董事長。
無論奧特里尼,還是他的前任貝瑞特(Craig Barrett),在被董事會正式任命為公司的掌門人之前,都曾經首先坐進首席運營官的辦公室。正是因為這一原因,許多人才會覺得,現在克蘭尼克很可能已經從眾多的競爭者當中脫穎而出,走上了通向至高位置的跳板。
未必。
“這就像下棋一樣,每一步的目的其實都是非常現實的,如果你有足夠時間,大可不必那么著急。”Raymond James分析師莫斯曼(Hans Mosesmann)強調,在英特爾,首席執行官一般是在六十五歲退休,而奧特里尼現在還真有六十一歲,“奧特里尼還有大把的時間,去完成自己希望完成的 計劃,而與此同時,他還能夠慢慢挑選自己的后任。我覺得眼下的事情沒有太多可詮釋的。”
這些舉動實際上是擴大了進入英特爾核心圈子的高管人數,這也就意味著下任首席執行官潛在人選的隊伍其實是擴大了。這同時也確實提升了克蘭尼克的 知名度,在此之前,他在公司內部固然是鼎鼎大名,但是媒體對他卻知之甚少——當然,還有其他一些人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提升,尤其是首席產品官浦大衛 (Dadi Perlmutter)和首席財務官史密斯(Stacy Smith)。
近期以來,頗有一些硅谷知名公司受困于人事問題,在首席執行官去職之后難以找到合適的人選,但是英特爾與他們不同,這公司歷來就有制定繼任計劃的傳統,對頂尖的管理層成員進行相應的培養。
Insight64分析師布魯克伍德(Nathan Brookwood)評論道:“歷史告訴我們,這家公司非常擅長培養人才,時刻都注意確保自己有足夠的板凳深度,每個重要崗位都有充足的人選。”
大約是兩年前,分析師們就已經指出,在英特爾的管理層當中,有兩位相對而言是領先于其他人,更有希望集成奧特里尼衣缽的。一個是執行副總裁馬宏 升(Sean Maloney),目前負責英特爾中國的事務,另外一位是前執行副總裁基辛格(Pat Gelsinger),后者已經于2009年9月離開英特爾,投入EMC(EMC)旗下,擔任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隨后,在2010年3月,當時被許多人視為第一候選人的馬宏升卻突然中風。他不得不離職十個月,之后于2011年1月復歸,其間的康復期,他最大的挑戰就是必須學會再度掌握語言能力。
布魯克伍德強調,這并不意味著馬宏升就已經徹底出局,“我還沒有將他從名單上劃掉”。英特爾目前的這些舉措,某種程度上說來也可以看作是讓各位候選人繼續證明自己,同時學習更多的技能。
浦大衛成為首席產品官也是件很值得一提的事情。浦大衛同時還繼續負責英特爾的架構部門——當初他就已經直接對奧特里尼負責了,但是正式成為公司 的產品沙皇,畢竟是另外一回事請。史密斯也是一位資深副總裁,當然華爾街對他更熟悉的,還是公司首席財務官的身份,在最新這次調整之后,他也將直接對奧特 里尼負責。
“一家面對持續變局的公司必須能夠深思熟慮,避免做出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決定。”莫斯曼解釋道,“事實上,這也讓我們再度認識到英特爾的發展變化,他們面臨著若干重大的戰略問題。”
其中之一就是公司在移動領域,尤其是智能手機領域的地位問題。目前,ARM Holdings Plc(ARMH)以其低能耗的設計成為了這一領域當中的統治性力量,諸如高通(QCOM)、Marvell Technology(MRVL)和Nvidia Corp。(NVDA)等制造商都采用了他們的設計。
本月早些時候,英特爾宣布了兩筆大交易,中國的聯想和美國的摩托羅拉(MMI)都同意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出的智能手機當中使用他們的下一代芯片。
可是,現在就判斷是否會有其他手機公司跟進,或者ARM的市場地位是否會因此而動搖,未免大有過早之嫌。不過毋庸贅言,與聯想的交易達成意味著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而這自然有馬宏升很大的功勞。聯想預計將在下半年某一時間發布自己的最新智能手機產品。
英特爾在制造領域也面對著變數,而這里則是克蘭尼克擅長的地方。盡管他將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包括英福特而內部的IT事務,但是他仍然管理著所有的芯片制造工廠,現在這些工廠正在向著更加復雜的制造工藝升級。
制造自己的芯片是前首席執行官貝瑞特時期就定下的大政方針,這是的英特爾在面對著競爭對手時獲得了不小的優勢,后者多數都將自己的芯片制造業務 外包給臺積電(TSM)之類的亞洲大制造商。不過,這同時也意味著不菲的成本,而英特爾為了在競爭中領先,今年就預計投入大量資金。
在下一代高管中,還有幾位明星冉冉升起,比如施浩德(Kirk Skaugen),現在是個人電腦芯片業務的負責人。之前,施浩德曾經負責英特爾的數據中心業務,后者銷售聲譽卓著的服務器芯片。副總裁、首席信息官布萊 恩特(Diane Bryant)則接替施浩德,負責數據中心業務。
不過,畢竟奧特里尼六十五歲退休,還是2015年的事情,在這期間,很多事情都可能發生。正如莫斯曼所指出的:“還有很多棋子在移動當中。”
推薦閱讀
Netflix第四季度用戶數反彈 股價大漲18%>>>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美股評論:英特爾下任CEO還是問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127/26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