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作為平安信托的高凈值客戶的施建榮,鼓足勇氣向平安信托撥通了最后一個咨詢電話:“今天Facebook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平安信托這款QDII股權掛鉤結構性產品——臉譜(Facebook)未上市股權信托產品是否繼續銷售?”
在得到否定的答復后,他意識到自己分享美國歷史最大規模的科技公司IPO盛宴的機會已不復存在。當全球投資者為Facebook上市而瘋狂時,中國高端投資者卻“意外”與這場上市盛宴失之交臂。
與Facebook失之交臂
一個月前,施建榮一度無限接近Facebook未上市股權的PRE-IPO投資。
去年底,一份由中國平安信托給出的“QDII股權掛鉤結構性產品-臉譜(FACEBOOK)未上市股權”募資資料(下稱“募資資料”),悄然在平安信托高端客戶之間流傳。在施建榮看來,有機會參與這個IPO項目,有著難以抗拒的誘惑。
多數境外投資銀行預測Facebook上市當天的收盤價在45美元以上。而目前平安信托即將發行的這款QDII信托產品設定的每股收購價格接近35美元,在扣除手續費等相關財務費用后,與去年9月在美國私人股票交易市場SharesPost結束的一場Facebook股票拍賣交易價格——約33美元/股的水平基本持平。
由于Facebook今年一季度上市是“眾望所歸”,施建榮“相信”這筆投資在60天后,至少增值約25%。
“去年底被告知這款產品還有約2400萬美元的募資額,按照起初最低投資額500萬元人民幣或等值美元計算,頂多只有20多位中國買家有幸分享Facebook上市盛宴。”施建榮回憶說,得盡快準備500萬現金一次性繳清,盡快簽訂合同。
記者多方了解到,這款QDII信托產品總募資額最終定在約3億元人民幣(約合4800萬美元),其中一位來自中國大連市的投資機構預購約一半的產品份額。
只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1月中旬,施建榮忽然接到通知——該產品的最低投資門檻從500萬元提高至1000萬元人民幣,“據說當時恰逢這款QDII產品重新調整資料上報銀監會,平安信托方面希望能減少出資人(LP)數量以降低投資人風險”。
對渴望分享Facebook上市盛宴的施建榮而言,1000萬元的門檻也并非難事。然而,春節后,他忽然發現平安信托對催款簽合同的態度,有了180度的大轉彎。
平安信托給他的回復是,產品仍在銀監會報批環節,相關條款或根據監管部門要求進一步調整,無法形成最終的正式合同文本。
時間不等人。2月2日,Facebook正式向SEC遞交IPO申請,計劃募資50億美元,股票代碼“FB”。
此時施建榮意識到希望已經渺茫,但他還是做出最后的努力,直到被明確告知該產品合同已被擱置。施建榮了解到,參與這款QDII產品投資的中國高端投資者只有十多位。
神秘的境外投行
上述QDII信托產品半途停擺的背后,除了Facebook“提前”遞交上市申請“終止”所有未上市股權轉讓談判外,來自監管部門對產品風險控制的高要求,同樣預示中國資本通過QDII金融創新產品投資境外公司未上市股權,仍需邁過層層風控關卡。
知情人士透露,平安信托已兩次向銀監會上報申請,首次遞交的產品資料被要求增加平安信托對產品投資風險控制方面的解釋說明。將最低投資門檻從500萬元提高至1000萬元,與監管壓力也有一定關聯。
記者了解到,監管部門的擔憂,主要在于平安信托在這款QDII產品中的角色,僅是產品銷售方,還是能夠參與到Facebook投資與退出管理的“決策”,最大限度維護國內投資人的投資權益?
產品募資資料顯示,平安信托發行的這款產品,是通過QDII渠道,投資于一家海外投行發行的一款掛鉤Facebook未上市股權的結構性票據。即QDII信托計劃通過持有海外投行發行的結構性票據,達到間接持有Facebook股權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募資資料條款明確表示:一旦Facebook上市,持有人仍將顯示為上述海外投資銀行;且海外投資銀行還負責股權的退出管理等。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境外投資銀行至今仍戴著神秘的面紗。平安信托方面也要求客戶經理不要提早向潛在認購者透露這家投行的名稱。
此前坊間一度傳聞,高盛集團自營部門及其委托管理的一款特別投資工具,向平安信托出售Facebook一定比例的未上市股權。
據Facebook資料顯示,去年1月,高盛集團自營部門向Facebook投資4.5億美元(占股0.8%),并向其海外客戶(非美國客戶)發行一款特別投資工具,募資14億美元投資Facebook2%股權,并將Facebook公司當時估值調高至500億美元。
高盛集團隨即否認其與平安信托所收購的這部分Facebook股權“存在關聯”。
值得一提的是,Facebook相對神秘的股東結構與人數,已被SEC“關注”。2月初,Facebook承認SEC一直在調查其股票在二級市場的交易和登記在冊的股東人數。根據SEC有關非上市公司股東人數限制的規定,股東人數達到500人的企業必須公開披露財務報表。
“Facebook股東結構與實際人數一直是個謎。”施建榮告訴記者。
2011年初,高盛集團在發行上述特別投資工具時,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退出條款,如高盛有權在不通知客戶的情況下,通過對沖或者出售等形式減持Facebook股票等,將所有海外投資者“限定”為Facebook的“一致行為人”或“單一股東”,以此縮減實際股東人數,以避免公開財務報表。
只是,平安信托所收購的Facebook未上市股權是否來自上述特別投資工具,隨著這款QDII產品“戛然而止”也變成謎團。
“不過這款特別投資工具的投資成本并不低,除了繳納0.5%承諾費和4%申購費,套現時還得向高盛繳納5%的投資收益。”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但這款特別投資工具設定的Facebook每股認購價格不到20美元,當前投資浮盈仍然超過1倍以上,“有個別中國高端投資者也通過這款特殊投資工具投資Facebook少數未上市股權”。
“或許他們是唯一參與Facebook上市盛宴的中國投資者。”施建榮語氣頗為羨慕。不過,他相信隨著SEC調查的深入,藏身在特別投資工具的中國高端投資者或將很快“浮出水面”。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平安信托折戟Facebook:中國富豪夢碎IPO盛宴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211/29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