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專欄 作者:康斯坦丁)2011年中,華為再次精彩地完成了一次“史上逆轉”——1987年起家的華為以317億美元銷售額,首度超越了1876年誕生Ericsson(愛立信)的198億美元網絡設備銷售額。一個中國的“后起之秀”,再度完美超越了這個曾被看作“全球行業之神”的企業,華為或將登上全球最大電信設備商的寶座。
這個當初注冊資本僅為2.1萬元的小企業,一路上憑借任正非的“狼性文化”,快速在局勢不利的條件下完成了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跡。
從“最薄智能手機”、“全員中產”到“與海底撈合作”,已是68歲高齡的任正非,仍然用自己“超人”的果斷與明銳在2011年中繼續譜寫了一個個精彩。但同樣高速發展的電信行業和百變中的國際局勢,也讓這位老者略感不適。從創始到如今,華為仍然未能擺脫以低價奪取市場的“習慣”。雖然,在銷售額上已經大幅度超越對手Ericsson(愛立信),但在利潤份額上,仍然不慎理想。面對即將全面出現的全球電信行業疲軟的趨勢,“低利”的華為或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行業疲軟下的“狼性文化”新危機
“我們能夠丟什么?”在華為內部,你到處可以聽到這樣一些帶有“攻擊性”標語。華為的狼性文化,曾經是其“創造輝煌”的法寶,但過度的硬性管理一直限制著華為員工的“想象力”。雖然2011年華為的研發開支為37.6億美元,卻任然沒有改變華為依靠“低價”贏得市場的現狀。
受歐洲債務危機和全球經濟普遍疲軟的影響,如今各國對于電信設備支出首度出現下滑,IT研究公司Gartner認為,相對于去年全球電信設備支出增長率的7.7%,今年這部分支出預計僅為6.9%,下滑至少0.8%,低至4440億美元。
不僅如此,甚至一向親耐發展電信行業的英國,也對此做出的悲觀的預期。一家英國研究公司Ovum認為在2012年中,電信運營商的支出增長率,將會由去年的12.2%下降至5.5%。這百分比又下滑了6.7%,達到了一半多。
而讓華為感到恐慌的是,對于這個整體營收中約2/3來自電信設備銷售的企業來說,全球電信行業的不景氣,無疑會為他們在2012年整年的發展,帶來眾多不樂觀前景,并且,多年來的透支市場及經營上的誠信危機,華為企業形象一直是神秘的,令客戶“戰戰兢兢”的。而對于其他類似愛立信、思科等競爭對手來說,憑借早期布局的傳統的網絡部署服務和客戶支持服務,甚至專業管理服務以及咨詢服務等在電信服務領域開拓的新盈利方式,將會較之更好的 “先天優勢”可以平衡“危機”預期盈利低帶來的影響。
相對于其中國競爭對手中興通訊來說,中興公司早已上市,財務及經營透明,并善于與合作伙伴共贏,得到眾多國際運營商的信賴,前景看好。
華為另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坦言“可能增長率并不如從前”,并坦言將會在亞洲市場來拓寬市場,獲得發展彌補盈利差距。華為對外宣稱是全員持股的公司,多年來一直是30%以上的高速增長,一旦利潤下滑,分紅減少,是否會引發內部擠兌狂潮?華為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應對批量員工離職要求的股權兌現?從去年銀監會叫停華為內部股票貸款及對所涉銀行開出罰單可以看出,監管部門已經意識到企業內部融資的風險巨大。并且,這種企業內部融資的方式不但不受國家法律保護,還是違法的。因為一旦企業增長放緩或經營出現問題,員工的投入將顆粒無收還“無處申冤”。
低價,仍然是華為主要競爭力
雖然華為在國內,仍然以“4萬個專利項目”引以為傲,但其在技術創新上的發展卻仍然相對“落后”。在市場競爭時,仍然更多的依靠“價格低廉”來贏取市場先機。這讓華為在其他歐美國家進行以為市場拓展時,頗為受到“歧視”。最近中國著名財經媒體《新世紀周刊》爆出的摩托羅拉金函娟竊密危機,直接觸及華為技術及其創始人的“原罪”。
加之華為的“狼性文化”在開拓歐美市場時,非正常商業手段、員工罷工事件等等,中國企業的整體形象被貼了很多“非正常”的標簽。歐盟一位官員無奈表示,歐洲市場離不開中國企業,但歐盟對中國企業“又怕又恨”。
任正非、孫亞芳的工作背景,常常被歐美國家的媒體解讀與國內軍方有著“特別關系”等原因,華為在進行高端市場的拓展時,備受阻力。一個很明顯的現象就是,雖然華為早在10年前,就已經進駐美國市場,但卻從未得到來自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斯普林特公司、T-Mobile公司和威瑞森通訊公司等主流運營商的一筆訂單。這種“所到之處,片甲不留”的“狼性文化”并未給華為,帶來理想中的風光,相反卻因此無緣無故的吃了無數閉門羹。
而華為也看到了自身發展的不足,并期望通過自身改變,來改觀現狀。最近最據代表性的一個“動作”,就是通過銷售其IDEOS和Vision智能手機,華為希望能夠提升自己價值鏈。但遺憾的是,在提升價值過程中,華為仍然慣用老手段——低價,來爭奪市場。但快速的同時,華為終端產品品質卻一直為運營商所詬病,2009發生在青島的手機電池爆炸事件,以華為賠償用戶1.5萬元及新款手機而告終,另據外電報道,英國的沃達豐電信可能將就一款華為手機的批量電池問題,要求華為給予巨額賠償。
難以逾越的企業核心價值的轉移,難以改變有點“不適應新發展”的企業文化,讓華為在海外拓展中一直處于一個“不倫不類”的地位。而當如今電信行業突然疲軟之時,這種處境帶來的不利因素,就會顯得越發嚴重。
在這市場疲軟,盤子收緊之時,企業核心的技術優勢,將會成為最終贏得市場的關鍵。僅僅依靠仍然堅守的低價,很容易讓自己迷失在越來越低的利潤局勢之下。雖然,表面上盤子在低價下搶大,但最終會因利潤過低而崩盤。這樣的例子商史上,不計其數。倘若再不能引起華為注意,那市場疲軟的危機,必將變成為一個冰柱直插華為根底。
推薦閱讀
Twitter限制股東出售股份 兩年內不準備上市>>>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歐債危機爆發 華為或將首遭危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215/31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