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加速老化,如何確保地方養老金保值、增值,解決養老金缺口的問題已不容回避。而疲弱已久的A股市場,亦似乎跌出“黃金坑”。最近,在中國證監會、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等部門的推動下,“地方養老金入市”的傳聞甚囂塵上。廣東養老金與社保理事會原定于本月16日簽訂委托合作協議,突然因故推遲。一位參與養老金多元化方案制定的人士稱“年內有動作的可能性不大”。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明確指出,社保基金投資于資本市場,并非是為了救市。“離開股票和債券市場,養老基金、住房公積金的保值增值很難實現,這是世界范圍內的共同經驗。”他說。目前,在相關傳聞與猜測中,A股市場加劇震蕩。內地政府多個部門、證券市場投資者與管理者、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養老金繳費主體與養老金管理者等多方之間的利益博弈,還在繼續。
香港商報記者鄧明宇
證監會力推人社部謹慎
去年底,就在A股持續疲弱之際,中證監新任主席郭樹清釋放出“養老金入市”的重大利好。他表示,2012年將迎來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住房公積金和財政盈余資金等長期資本入市的機遇,可以將全國近2萬億的養老保險資金和2億多的住房公積金組織起來或者委托給一個機構,學習社保基金進行投資,對市場和居民都有好處。隨后,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會長戴相龍又發表講話力挺養老金入市。他表示,“十二五”規劃已提出“積極穩妥推進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為了落實這項措施,有關部門醞釀將省市區管理的一部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集中起來,按一定比例投資到各類金融資產。“這是一項正確的措施,我們表示支持。”
他還建議對社保養老基金要投入運營,并表示養老金投資股票應該是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投資比例應該低于全國社會保障基金,高于商業養老基金。繼戴相龍表態力挺之后,郭樹清又在上月召開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再度放話,要鼓勵社保基金、企業年金、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增加對資本市場的投資比重,積極推動全國養老保險基金、住房公積金等長期資金入市。但與他們表態不同的是,作為養老金的直接管理者----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卻表示,養老金暫無入市計劃。他強調,養老金投資運營的舉措一定要經過人社部審核同意。但他同時亦表示,人社部已先期開展研究和論證,正在研究養老保險積累基金的投資運營辦法。對于已經進行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做實的試點省份,部分做積累的基金,經國務院批準后,其部分資金可由地方政府委托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
收益不足2% 養老金縮水逾百億
“養老金入市”消息之所以再度密集傳出,和其多年來貶值、縮水的情況無法改善密不可分。其實,早在2011年8月,國務院常務工作會議就提出要適當拓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渠道,實現保值增值。“十二五”規劃也提出“積極穩妥推進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當下由證券監管部門負責人及退居二線的官員首先發聲,亦不乏投石問路之意。據《2011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發展報告》顯示:2010年,企業部門基本養老保險當期征繳收入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5個,缺口達679億元。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1》則指,內地養老金存在兩大問題:一是養老金收不抵支,二是養老金收益率過低,過去10年間年均收益率不足2%,遠低于同期通脹率。這意味著內地養老金正在持續縮水。據測算,根據現在養老金收付水平看,在20年左右時間里,用當年收入可以支付當年支出,20年后收支缺口迅速擴大。如果對個人繳費賬戶做實,現在養老金收支就有缺口。據人社部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11年底,全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累積結余達2.86萬億元,其中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結余1.92萬億元。而這部分基金,其投資渠道僅有“存銀行”、“買國債”兩項,保值壓力巨大,增值無從談起。中國政法大學法經濟學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繼曄表示,大部分省份的養老金存款平均收益僅為1%-2%。2010年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居高不下,全國五項基本社會保險基金結余,實際縮水將達100億元至300億元。
A股圈錢市憂以身飼虎
在許多人力挺養老金入市的同時,反對和質疑的聲音亦不絕于耳。他們認為,養老金入市的目的更多在于救市而不是增值,政府管理層各自為政,使養老金入市安全性更令人質疑;且養老金入市在程序上亦不合法。最重要的是,養老金入市與否,繳納人沒有表達意見的渠道,沒有有效的辦法來保障養老金繳納人的合法權益。資深獨立財經評論人皮海洲表示,在養老金入市問題上,管理層之間出現不一致的聲音暴露出證監會與全國社保基金對養老金入市問題的不慎重。
其次,養老金入市信息發布的混亂暴露出管理層之間的各自為政。證監會要發新股,要為上市公司圈錢服務,需要為股市引進資金;而從養老金入市途徑來說,可由地方政府委托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這又符合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利益,所以社保基金理事會也竭力主張養老金入市。只有養老金的直接主管部門人保部需要對養老金的安全負責,才對養老金入市保持謹慎態度,表示“暫無入市計劃”。基于此,養老金入市的安全性問題也就更令人擔心。此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規定》明確規定,“各級社會保險管理機構不得經辦放款業務,不得經商、辦企業和購買各種股票,也不得為各類經濟活動作經濟擔保”。
據此,《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規定》未修改之前,養老金是不可以也不可能進入股市的。反對的聲音還有,A股市場目前已變成“圈錢場”,如果這種打劫邏輯不改變,再多的錢進入都會成為它貪得無厭的盤中餐。養老金此時入市,無異于以身飼虎。而且,如此龐大的養老金入市,有悖于市場的自由和公平競爭,甚至會帶來政府對私人經濟的操控或綁架。其次,主要由民眾繳費構成的地方社保基金,與主要由中央撥款構成的全國社保基金,本質不同。全國社保基金如果虧損,還可通過增加政府撥款等方式解決,可民眾繳費構成的地方社保基金一旦虧損,難道又去提高繳費標準嗎?最重要的是,相關基金的管理部門僅僅是公眾委托的管理者,不能隨意決定公共基金的投向,養老金的首要作用是保障正常支出,有關部門即使想支持養老金投資股市,也應該先問問繳納人。
一覽各地 操作規范
港:市場規范透明是前提
積金局只是一個監管單位,強積金管理和運行均由受托公司操作。本港市民對養老金計劃有充分選擇權,不但分散了投資風險,也取得了比較理想的回報。養老金市場化運營,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首先需要一個規范的金融市場、一個公平公正的監管機構和一個透明的法治環境。
美:可定投證券組合
美國401K計劃也稱為401K條款,適用于私人公司,為戶主和戶員的養老金存款提供稅收方面的優惠。企業為員工設立專門的401K賬戶,員工每月從其工資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存入養老金賬戶,企業一般也為員工繳納一定比例的費用。員工自主選擇證券組合進行投資,收益計入個人賬戶。2008年金融危機時,許多參與“401K計劃”的人養老金賬戶縮水近半。
英:投資類型廣泛
英國養老基金受托人具有更廣泛的投資權,是為保證在最大限度的組合投資中使受益人的利益最大化。養老基金受托人可以不受投資類型的限制,只要是對受益人有利的投資,只需一項書面聲明,說明指導其作出投資決策的原則,養老基金甚至可以投資藝術品和外國期權合同。
加:入市權不在政府
加拿大養老金,分成老年金、養老金、養老儲蓄基金(RRSP)三大部分以及配偶補貼、私人養老儲蓄等補充部分。RRSP可入市,但是否入市,選擇權不在政府,甚至也不在RRSP的經營者,而在養老者本人。
鑒社保模式 養老金應長線投資
與養老金持續虧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早已入市的全國社保基金11年來卻保持高達9.17%的年均投資收益率,完全跑贏通脹。社保基金的經驗,為養老金投資增值提供了一個參考,這也成為支持養老金入市方最為堅挺的理由。支持養老金入市者不論官方還是媒體以及民間學術研究機構幾乎都一致認為,現時正是股市急需資金之時,也是股市最具長期投資價值的最佳時機,一邊是市場對資金的渴望,另一邊是社會保險基金的低收益,養老金積極入市可實現雙贏。
戴相龍表示,成立專門機構、集中投資運營一部分滾存社會基本養老金,按一定比例投資股票,是促進基本養老基金保值增值勢在必行的措施。養老金入市確實能夠提振股市信心,而且,內地股市管理正逐步完善,引入養老金進入股市本身就是完善股票市場的有效措施。他表示,歐美國家類似養老金早已進入股市,有的投資比例達到全部運營養老金的一半,從長期看,投資收益率較高。持這一觀點的學術研究機構認為,社保基金、養老金、住房公積金等長期資金更多地進入股市后,可讓國民財富穩步增加,如果能夠很好地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并配以嚴厲的責任追究制度,既可穩定A股市場中小投資者的心態,又能鼓勵投資者形成長期價值投資的理念,從而減少股市的大起大落。此外,長期資金注入還會間接促使政府加快治理股市制度積弊,對股市形成正面影響。
中金公司報告分析認為,2012年股市資金需求量約1.25萬億元,這是較為確定的。但資金供給的影響因素較多,按目前趨勢推算,2012年資金供給約1.03萬億元,全年資金供給總量弱于需求,因此,利用制度引導長期資金入市是值得期待的制度性紅利。
分批適量謹慎入市
相較以上兩類尖銳對立的觀點,還有部分學者對養老金入市持謹慎贊成態度。他們認為,一方面養老金保值、增值問題不容忽視,養老金入市是目前較合適的辦法。
但另一方面,養老金入市需十分謹慎,要在股市制度改革、完善監管制度等前提下,分批、適量進入,逐步完善運行機制。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表示,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非常復雜,反過來資本市場易變性有可能會侵蝕養老金的自身功能。
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王建倫表示,一定要對年金和社會保障基金加強監管,這個監管如果不能保證參保人基本權利,如果運營過程當中使這些基金受到損失,這是犯罪。北大金融系教授劉俏表示,養老金入市一方面有利于改善中國股市投資者機構,提高價值投資者的比例,促進中國股市健康發展。但另一方面,大量養老金入市在目前這種制度不健全的股市制度下,很有可能加劇股市波動,養老金面臨虧損危險。因此,養老金入市在資金規模上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分批入市看效果,及時修正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完善各項制度,最后才全部放開。
推薦閱讀
養老金入市:呼喚頂層制度設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A股已現黃金坑 養老金入市宜漸進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221/3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