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發行改革是今年的工作重點,證監會與業內的溝通渠道也一直都是通暢的,但對于具體政策出爐的時間證監會則會有統一的安排。”針對市場近期關于多家券商就新股發行改革建言監管層,以及IPO重大政策有望于3月10日出臺的傳言,昨日證監會內部人士對記者做出如此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來自證監會方面的聲音模糊了具體政策出爐的時間,但對于證監會與業內充分溝通的局面以及相關政策出臺的消息并未予以否認,有分析人士認為,新股發行制度是否改革,已經不再是懸念,剩下的問題在于:證監會何時對外正式宣布開始改革?以及到底如何改革?
據悉,近期以來,業界關于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猜測一直不斷,先是證監會主席郭樹清發問“新股不審行不行”引起軒然大波,隨后又有消息稱證監會召開券商大會商討IPO改革大計,而日前更是有傳言稱:近期券商業內已圍繞新股發行改革歸結11項建議呈交監管層,IPO重大政策則有望于3月10日出臺,一眾券商都趕在3月10日之前申報材料。
“證監會關于IPO方面近期頻頻動作實際上就是在向市場傳遞這樣一種信號:改革是肯定,證監會有決心也有信心。”上述分析人士預計,結合各方面的信息來看,新股發行改革近期有望破冰,而這個時間可能不會拖得太長。
對于郭樹清“IPO不審行不行”這一試探性的一問,本次IPO新政將給出一個明確的回應。一位不愿具名的參與過IPO新政討論的券商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監管層正在討論的改革方向和思路也是全新的,將弱化審批職能,將原來同業競爭、關聯交易和可持續盈利能力等內容都剔除出行政審核的范疇,今后證監會將主要審核盡職調查和信息披露部分。
此外,有資深專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說道,“之前證監會增加了發審環節透明度,這是很好的措施,但是想達到不審估計很難。之前很多造假或者失實的公司報表、數據、承諾都是發審這個環節沒有把好關導致的,如果發審制度能夠與退市機制結合起來,效果才會更好”。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也認為:“無論是目前市場正在熱議的新股發行體制如何從‘審批制’轉為‘注冊制’,還是已經開始實施的監管層對社會公開股票發審工作流程、審核進度,并提前IPO預披露時點等,可以預見的是這些改革舉措的形成、出臺和落實,終將有利于股市監管堅持市場化的正確發展方向,都是在沿著監審分開、提升市場信息公開性透明度的方向推進證券期貨監管體制改革。”
相關新聞
證監會新規防上市公司增持舞弊
昨日,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向媒體表示,為進一步強化披露要求,除原定上市公司股東每增加1%股份要求次日披露外,增持達到2%將要求當天及次日暫停增持。修改后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將于3月15日施行。分析認為,此舉為防止股價連續波動,是防范內幕交易又一措施。
此前,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規定,只有持有5%股權權益以上的股東在進行權益變動時,需在3日內給予公告。此次,即將出臺的新規定,將使信息披露范圍進一步擴大。對此,大同證券分析師胡曉輝說:“新規執行后,將有效防止股價連續波動。進一步避免上市公司操縱股價,從而給投資者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另有業內人士認為,新規進一步擴大了股權變動中的信息披露范圍,使上市公司在股權變動中的情況進一步透明。
另外,披露時間由原規定的3日內縮短為次日,使披露的消息更加及時。上述業內人士說:“此前,投資者在上市公司大股東增持3日后才得知增持消息,這顯然造成了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當增持行為都完成后,中小投資者以此信息為準進行投資的話,已經是滯后了。甚至,因此被套的不在少數。所以,縮短事件和信息披露的時間差是為了造就平等的市場,有助于防止內幕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有投資者認為新規定僅僅對增持進行了約束,卻未有對減持加以管制。網上有投資者表示:那些上市圈錢的公司,減持每套現2%,是否也需要次日暫停減持?
推薦閱讀
中國概念股境外發債現違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IPO改革有望近期出方案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221/3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