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兩周,由團寶網引發的“團跑跑”一詞在網上盛行,曾經很熱、很潮流的團購網出現了風險投資遇冷、企業大面積裁員、資金鏈斷裂等一系列負面消息,團購網領域洗牌序幕拉開,更多的“團跑跑”可能出現。
如果將時間倒回一兩年,團購網站可謂如火如荼,大量新團購網站成立,資金蜂擁而入,諸如美團、糯米、團寶、高朋、窩窩等團購網站均高調出手,擺出“千團大戰”架勢。
相信大家還清楚記得世紀之交的互聯網泡沫破滅引起美國納斯達克的股災。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國內的“千團大戰”與當初互聯網泡沫何其類似,而此次“團跑跑”事件與互聯網泡沫破滅又何其相似,當年互聯網泡沫破滅沉重打擊了當時的美國風險投資家,而這次事件則讓創業投資者再次花錢買了教訓。
從“團跑跑”說起
我現在談“互聯網”一詞,可能會被人嗤之以鼻,心里可能在嘲笑,“啥時代呢?你還在談這些老掉牙的名詞,不如讓我們談談電商、談談云計算、談談垂直社交網、談談物流網等等。”但要知道,在本世紀初,網絡剛剛在美國盛行,互聯網可是新經濟代名詞,受到風險投資家、華爾街的投資銀行、證券交易所和機構投資者一路追捧。
當年美國風險投資家對網絡的熱衷不亞于今年PE基金對電商的熱衷程度,他們在新啟動的網絡公司中投入大量資本,1998年投資額是143億美元,到2000年就上升到365億美元,這些被投資的互聯網公司在投資銀行幫助下很快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后又受到機構投資者和一般投資者熱捧,互聯網公司上市給參與各方帶來巨大的商業利潤,也給風險投資家帶來驚人的投資回報:如當年美國“標準資本”風險投資基金對一家名為電子港灣的互聯網公司早期投資了500萬美元,2000年年初這家公司上市后升值為420億美元,風險投資基金投資回報高達數千倍。那幾年,美國風險投資基金、投資銀行、證券市場機構投資者都從網絡新股上市中賺得盆滿缽滿。
互聯網新經濟影響了世界經濟,中國也是首當其沖,我記得深圳創業投資公司(簡稱“深創投”)剛成立那時,公司很多人就主張成立專項的互聯網項目投資基金,同時有關互聯網項目的投資材料在我辦公桌上堆積如山,在投資項目接洽大型場合,互聯網公司代表占據很大部分。
從2000年下半年開始,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納斯達克股指數從2000年3月10日的5132.62點,一路下跌至2000點以下(2001年4月4日最低1619.58點),這是一場巨大的股災,超過1987年“黑色星期一”那次股災。國內A股市場網絡股亦經歷過瘋狂的泡沫吹大和破滅的痛苦,同時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
遭受重挫的風險投資
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后,風險投資家、投資銀行、機構投資者備受指責,但反過來,他們何嘗不是另外一個受害者呢?
硅谷,今天已是美國高科技代名詞,那里是美國高科技企業高度集中,也是美國風險投資家最活躍的區域,因此到美國考察風險投資的首選地一般都是硅谷。
我們2001年初那次去硅谷考察恰逢互聯網泡沫破滅之時,陪同我們的當地人指著路邊不斷閃現的房屋出租廣告說,硅谷是全美房價最高的地區,如果在上一年的前半年,要想在此租間辦公室非常困難,不僅要填寫申請表格,還要預交N個月的租金,最后還得長時間的排著隊等。平常即使在硅谷吃飯,也得排隊等待半小時以上,而現在情況大不如以前。
互聯網泡沫破滅不僅影響了美國硅谷,也一連串地影響了整個美國經濟,其中受到重挫的是以往多年盈利豐厚的美國風險投資家。風險投資家身價開始大幅縮水。前幾年在美國搞風險投資,一旦被投資的企業IPO上市,投資者便身價倍增,所以此前美國風險投資家確實很有錢。但由于美國的風險投資家一般在IPO上市后并不立即拋售所持股份,他們的身價是靠市值衡量的,由此納斯達克慘跌,使不少美國風險投資家的身價大跌,其中不少投資家身價跌了九成多,自喻成了“90%俱樂部”的成員。
這些受挫讓風險投資家開始捂緊錢袋了。2000年第一季度美國風險投資額為261億美元,而2001年第一季度總額是101億美元,不到上一年同期的40%。那次我們在美國舉行了幾次與美國企業家和投資家的活動,原想募點“銀子”回去,沒想到現場提出最多的問題是,能不能給他們點風險投資?
互聯網破滅在影響美國股市時,也增加了風險投資IPO上市的難度。2000年,全美有風險投資支持的IPO上市企業近200家,而2001年第一季度僅5家。不少企業原打算IPO上市,都轉向了收購兼并。數據顯示,2001年一季度有風險投資參與的兼并收購75起,總規模達60.6億美元。
退出變難,籌資也不容易。此前幾年,一個像樣的投資項目,會引來眾多的風險投資機構爭做融資牽頭人,現在由于新的資金難以募集,很少有風險投資機構愿意充當融資牽頭人。據統計資料,2001年第一季度,美國風險投資籌資額為161億美元,與2000年四季度的238億美元相比(2000年全年是1013億美元),下降幅度達32%。
一些小的風險投資基金更是難以維持生計,在那一次美國風險投資行業遭到嚴重打擊中,出現小基金謀求讓大基金兼并或大基金吞并小基金的趨勢。
創業企業日子艱難。美國風險投資家給創業企業設計的都是多次融資的一攬子計劃,因此美國的創業企業對風險投資資本有很大的依賴性,但當風險投資家們都自顧不暇的時候,誰還會對創業企業進行雪中送炭呢?
誰是罪魁禍首
每次在大災難之后的反思,人們總希望能找到罪魁禍首,引發2000年這次股災的罪惡之源被推到互聯網身上,媒體稱互聯網泡沫是歷史上最大最瘋狂的一個經濟泡沫。曾有人問:是什么制造了這個瘋狂的網絡泡沫?他們的答案是風險投資家、投資銀行、機構投資者,是這些人追逐暴富而有違商業常規操作的結果。
記得當年互聯網被熱捧時我對要求被投資的企業看不懂:為什么這些互聯網公司財務數據這么差?于是投資經理告訴我:“這就是燒錢!”是互聯網經濟的典型特征。“那么,市盈率呢?”我問,因為市盈率是創業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則。投資經理們笑了,告訴我互聯網公司投資不能看市盈率,而要看點擊率,看市夢率!這是新經濟評估準則!我清楚知道,他們嘴上不說,心里肯定認為我落伍了,就如我今天再次落伍一樣,沒有趕上“電商”“垂直社交網”等潮流。不過,慶幸的是,那幾年由于我的落伍,深創投沒有把大量資金投入互聯網項目,今天回過頭來看,當年那些互聯網公司有多少生存到今天?
在1999年之前,美國風險投資家投資基本標準還是傳統的市盈率等投資準則,但從2000年上半年開始由于資金熱捧,美國風險投資機構投資異常隨便,開始相信點擊率、市夢率等投資原則,一個企業辦了二三年就匆忙幫其上市。
投資銀行也不例外。據資料,美國波士頓第一瑞士信貸銀行過去曾要求他們包銷股票的公司必須在上市前12個月中至少收入1000萬美元,但互聯網瘋狂的情形改變了波士頓第一瑞士信貸銀行的原則,改為:“在過去一個季度里有250萬美元收入”。隨后波士頓第一瑞士信貸銀行推動三家互聯網公司上市,那三家公司的股價也在那次股災中受到重挫。
我沒在美國長期生活過,對當年美國互聯網泡沫形成時的荒唐經營理念沒有切身體會,但有關文章看了不少。記得有一篇文章談到當年美國寵物用品網站的經驗理念,消費者網上訂購狗糧、貓食,免費為他們送到家中,但最后,巨大運費支出和大量的廣告投入終結了這批寵物網站,其中有一家網站是“Pets.com”公司,其1999年發行原始股之后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走到了清算關門的境地。我一直不認同具有這種經營理念的公司,記得在當年一次會議上,我談過有關對互聯網公司經營理念的問題:“要告訴我燒錢的目的是什么?”
回到現在,我同樣有疑問,針對目前電商流行,VC/PE爭相投資的現象,我還是要問,“告訴我,燒錢的目的是什么?”國內當年很多的互聯網公司也是抄襲海外那些互聯網公司經營理念,結果也一樣,燒了投資人的錢,最終把自己公司也燒死了。
現在團購網發展也走過相似的路,媒體報道,在團購網站尚未找到自己盈利模式的時候,就開始拼命燒錢,2011年團購網每年收入僅千萬元的時候,美團網、糯米網宣布投放2億元廣告后,團寶網也宣布其全年廣告投放將達5.5億元。這些發展模式在短期贏得眼球,而長期卻會輸了企業,我不希望看到當年互聯網破滅的事情在國內團購網行業再次發生。
有關數據顯示,2011年,在全美530家團購網站中,有將近1/3(170家)已經關閉或被出售,不僅一些中小規模網站,就連Facebook等希望利用自身龐大用戶群推廣團購業務的企業,也已經撤出了這一市場。有“團購鼻祖”之稱的美國最大團購網站Groupon(進入中國后稱“高朋”)也處于低迷狀態。2月9日,Groupon上市后的首份財報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凈虧損達4270萬美元,合每股虧損8美分。這讓投資者感到意外,與他們之前預期的每股盈利3美分相差甚遠。
2012年也注定是團購企業艱難的一年。“更多團購企業的資金鏈問題會逐一暴露出來。同時,業務增長的萎縮也將顯現。”美團網副總裁王慧文指出,今年團購洗牌還會加速進行,將會逐漸淘汰一些服務能力及成本控制能力差的公司,99.9%的團購網站都會死掉。
事實也是如此,多位團購行業的合作商家表示,不僅是團寶網欠款,現在排名前3的團購網站也在拖欠商家的貨款,資金鏈也開始緊張。
團購網站去年在廣告投放方面燒錢的負面影響將于今年顯露。據媒體不完全統計,除團寶網投放5.5億元廣告外,各團購網站廣告投資如下:拉手網,3億-4億元;大眾點評團,2億-3億元;糯米網,2億元;美團網,1.3億元;滿座網,1億元。
泡沫也有作用
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這場危機已過去11年,前車之鑒,過去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今天從事創業投資的人吸取與反省。這么多年,我國經濟也出現過很多泡沫如股市泡沫、房地產泡沫、互聯網泡沫,包括最近出現的光伏泡沫、風電泡沫、電商泡沫、云計算泡沫、團購網泡沫、PE泡沫等,我相信未來還有很多類似泡沫產生,盡管這些泡沫破裂最終沒有影響產業的成長和發展,但的確給投資者造成過資金的巨大損失,造成了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
那次去美國,我們拜訪了硅谷銀行,談及并反省網絡泡沫破滅引發的納斯達克慘跌對美國風險投資行業的影響,當年該行執行董事關連強給我們說了一句令我記憶深刻的話:“回到了從前,回到了根本”。相信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互聯網泡沫破滅使很多風險投資家身價回到過去,回到起點;二是通過反省,風險投資的原則回到了過去,回到了根本。經歷了互聯網泡沫破滅,美國風險投資開始對一些新經濟理論反思,之后風險投資家與創業企業都冷靜了,投資價值的衡量又回到了傳統的市盈率,創業企業上市時間又回到過去的七年左右。
現在也很類似,“團跑跑”事件發生之后,很多風險投資受傷很深,而網購企業在前期野蠻增長之后最終因為資本遇冷而失血,風險投資開始重新評估自己的投資標準。
我們曾問過關連強先生,一旦美國納斯達克再次走強,講究點擊率、市夢率而不談市盈率的情況會不會再次盛行?關先生認為不可能,因為人們不應該犯同樣的錯誤。但實際上,人的記憶很容易被忘卻的,這也是為什么人可能不會踏進同一條河流,但會踏進相似的河流,當年互聯網泡沫、現在“團跑跑”事件,你能說它們沒關系嗎?
不過,從行業發展和風險投資規范角度上說,當年美國網絡泡沫破裂未必是壞事,同樣的,今天“團跑跑”發出預警未必不是好事,據了解,目前很多團購網站如美團、高朋、窩窩等都開始減少支出采取“緊縮”的策略。一句話,行業的結構性調整有助于行業的更合理發展,同時投資者花錢買教訓也有助于風險投資更規范去投資。
團購網站單純依靠傳統團購分成收費的模式造成自身的造血能力明顯不足。而隨著商家與消費者對團購這一模式的“審美疲勞”,如何進行轉型拓展新的增長點,是擺在團購網站面前的難題。在這一點上,國內幾大領跑企業已經開始嘗試轉型。團800在每月的例行排查中發現,有99家團購網站在經營方向上發生變化,產品已從本地服務類轉型至實物類團購,這實際上是把這些團購網站的競爭對手轉向了B2C網站。拉手網即是如此。這種轉型對現金流有比較高的要求,想要成功運作需要相對長期的資金投入,用于物流建設、品類數量擴大等方面。
轉向B2C商城,雖然可以暫時回避線下資源的成本,但面對強大的B2C網站的競爭,要完美轉身并非易事。京東商城、天貓等電商企業幾乎已將多個類別的商品銷售做到了極致。而且,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傳統電商已將利潤壓得很低,有自己的倉儲、物流系統,但團購網站轉型后就存在真空地帶,難以保證服務質量。DCCI分析師洪源表示,中小團購網站的生存空間更狹窄,除非各轉型團購網站能成功轉型為有實力的B2C,否則做實物并不能解決其生存困境,只是拖延了其死亡時間。
美團網和大眾點評網則深耕本地化團購服務,努力創新服務模式。這種轉型的優勢是成本相對可控,所經營的產品多為生活服務類(如餐飲、娛樂、健身、美容等),沒有物流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壓力。其核心競爭力在于對商戶資源的掌握和創新能力。
深耕細分行業是中小團購網站更好的出路。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指出,很多中小團購網站存活的方式就是利用了垂直分類的方法,不再奢求把餐飲、娛樂、生活服務全部打包,面面俱到。而是挑其中的某一個非常小的品類,將專業的能量壓在一條窄的行業中,從而獲得一定的保護,資源的壁壘。而大型團購網站恰恰因為它的流量巨大,它很難精細化的去服務某一個特定的品類。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副院長呂本富也指出,將來國內的綜合團購網站大概不會超過5家,垂直類的細分團購網站每個小行業最多就3家,如果排不到前幾名,就趕緊關停另轉。
對團購網站,無論哪種方式轉型,最根本的突圍方式還是服務,團購模式的核心在于為商家和消費者創造價值。相比商家,消費者是最終為團購買單的人,在團購產業鏈中最先付出成本,風險最大,也最弱勢。因此,團購網站的服務水平是否讓消費者滿意決定了其未來是否能持續發展。
推薦閱讀
PE業進入精細化管理時代 投后增值服務需求漸增>>>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團跑跑”跑回互聯網:從市夢率到市盈率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303/36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