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關于“征收PE融資浮盈稅收”的傳聞,在業界引發不小震動。
一位PE機構合伙人向本報表示,他們原本已經接近尾聲的一個融資項目的原始股東,要求將此類稅收出臺作為條件納入談判。
各項資本追逐產業融資的背后,這條線上的每根神經都已經十分脆弱。業內人士擔心未來PE不僅將面臨內部惡斗,還將面臨外部日益趨緊的各項環境,“融資成本將不斷提高”。
股東震驚或震動
一開始,只是漢理資本CEO錢學鋒的個人微博。“過節和北京來的人聊天,發現北京稅務局開始追繳PE投資企業因PE溢價投資而使公司創始人在賬面上(注冊資本)出現浮盈部分的所得稅。”
他認為,這是“未被兌現的”盈利(unrealized capital gain),一旦全面鋪開,那很多創始人拿不出現金來支付,更多PE交易要用轉老股(而非增資)來解決。同時他還提醒同行須注意。
隨后,就有媒體順藤摸瓜,稱北京、山東、深圳都確有此類實例發生。關于征收“PE融資浮盈稅”的傳聞一時成為行業熱議的話題。然而這項稅收,并不直接掏PE的口袋。
所謂PE融資浮盈,是指企業引入PE投資時,原始股東產生的賬面浮盈。據介紹,目前絕大多數企業引入PE融資時,原股東股份不動,而是將注冊資本根據PE出資和取得的股份額度調整,溢價部分計入資本公積。通常情況下,變動后原始股東所持股份對應的資本會有增長。
以上爭議的稅收,便是針對原始股東因為融資行為所增長的賬面資本。
就此消息北京市某區國稅局的一位相關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尚未接到稅務總局關于征收此類稅收的通知。不過即便是傳聞和預期,已經足以讓原始股東們開始震動。
“如果未來我要被征稅怎么辦?”李先生目前正在與一家注冊地在北京的文化公司談PE融資的事情,這幾天創始人直接打電話過來這樣問。“他的語氣很急躁。不過很顯然他們不愿意承擔這筆開銷。”李先生稱,他個人并不相信這樣的稅收政策會出臺,但是原始股東們卻“寧信其有”。他們正在考慮從架構上改變融資方案,合理避稅,或將發生此類稅收后的補償協議寫入方案中。“具體怎么做,還得看事態發展和雙方談判的情況。”
目前,拿到當地稅務部門的完稅證明,是企業在國內IPO必要前提。如果稅務部門將PE溢價浮盈稅納入審核環節,企業原股東與PE基金可能無法避免“補繳”,以獲得IPO通行證。“因為那部分是浮盈,股東并沒有變現,所以多數還是求助我們來繳。到時雙方又有得談了。”
為了避免臨門一腳出現麻煩,一些機構開始考慮是否需要調整融資模式,或者采取原股東股權轉讓方式(而不是對企業增資擴股)進行投資,以讓原股東擁有足夠資金用于繳稅。
對融資浮盈稅收出臺的預期,已經成為融資雙方談判的一項條件,一些PE機構也已經就此開展專門的研討會。業內人士擔心,如果真的被征稅,PE融資的成本將被再次提高。
一位投資人按他的理解算了筆賬,如果一公司定價8億,融資2億,共10億。老股東股份賬面值8億,假設初始投資成本2000萬,賬面浮盈為7億、8億,按20%計稅,就是1.56億。企業方則表示如果是這樣他們根本無法承受。
PE緊張或趨緊
所以PE并不支持,甚至持反對態度。本報采訪多位PE機構得到的答復幾近一致。一位上海的知名PE機構負責人表示:“這項稅收不大可能出臺,因為不合邏輯。浮盈就要收稅,虧了有補貼嗎?”
不過,稅收趨緊的預期已然是共識。隨著PE/VC在中國如火如荼的發展,上市造富、PE暴利成為引起社會各個層面的關注,股權交易的稅收問題也變得日益復雜,監管加強勢在必行。
2月9日,“國家稅務總局合伙企業所得稅管理規定定稿會”在重慶召開。有消息稱,此前一直處于稅收征收模糊地帶的合伙制企業所得稅問題未來有望出臺征收細則,未來或將進一步加強對個人和合伙企業在股權投資、非貨幣資產評估增值等方面的稅收征管力度。
“稅務局在股權投資相關稅收上越來越謹慎細致,是必然的趨勢。這塊很復雜,也不好把握。”一位稅務專家對媒體表示。
據華興資本CFO王新衛解釋,根據設立形式不同,PE機構實行不同稅制。如果PE機構是有限合伙企業,盈利分到自然合伙人交納20%的個人所得稅;如果合伙人是公司,那就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基金管理公司還需繳納5%的營業稅。
“實際操作中,PE、VC是各地招商引資的重點對象,各地政府都會對這些所得稅給予一定的優惠。文化、環保、教育等領域還會享受稅收減免或者財政返還。”李先生稱,這項稅收優惠已經驅動越來越多的PE投奔內陸地區政府。
相對而言,一線城市對創投行業的政策已經日益趨緊。天津市也在今年3月初出臺政策,規范已在天津注冊的PE機構,要求進行分類備案的股權投資企業實繳資本不少于2000萬元,或者已完成對外項目投資。這將清查那些募資不到位的“空頭基金”。另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本涌進PE,結構性“過剩”趨勢已現。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創業投資暨私募股權(VC/PE )市場LP(有限合伙人)達4930家,可投資于VC/PE基金的資本總量超過47860億元。
創東方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肖水龍預計,以后PE行業的總體收益會下降。“PE并非一定賺錢。做得不好、不專業就會虧本,PE本來就是高風險的投資。”
“暴利必將終結,這次只是稅收制度別扭了一下。”一位PE機構的負責人如此感嘆。他擔心,趨緊的外部環境會倒逼PE行業提前進入深度調整。
正在召開的兩會上,也有代表、委員提出加快《證券投資基金法》的修改進度,把私募基金納入重點監管的范疇,使其從地下走向地上,通過公開化、合法化、規范化以及有效監管使它有序發展;建立靈活有效的監管體系;健全私募股權基金的退出機制等。
推薦閱讀
大摩維持人人股票持股觀望評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PE浮盈稅傳聞風起:業內擔擾融資成本提高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311/39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