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型行業既然不可能在短期內變成完全競爭性的企業,那么指望這些壟斷型企業按平等的合同法則行事不太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監管部門處事以公。
在保監會公布的《關于加強機動車輛商業保險條款費率管理的通知》中,車主解脫了兩大霸王條款的束縛。消費者終于又向“上帝”靠近了一步。
這兩大霸王條款,一者“無責不賠”,一者“高保低賠”。“高保低賠”的條款,就是按新車價投保,按舊車價理賠,當然不合理。媒體為此呼吁過很多次,這回終于取消,也算是得償所愿。“無責不賠”有點專業化,通俗地說就是,自己的車被人碰了,自己無責,對方卻耍賴拖延賠償,怎么辦?以前是保險公司不管這事,以“無責不賠”為由拒絕賠償車主。現在呢,保險公司得先向我賠,然后再向對方追討。說白了就是,車主之間的事,你們保險公司應該去解決,不能讓車主為車的事沒完沒了地操心,既省下車主的時間和精力,又最大限度維護車主的權益,要不然買你保險干什么?這一霸王條款的取消,的確合乎保險的要義,也能治理保險公司耍賴皮。
在新通知中,不僅這兩大霸王條款被取消,還允許車險費率市場化。這說的是什么呢?就是消費者可以比較誰出的保費價低就買誰的保險。這才叫競爭,沒得比較和選擇叫什么競爭?只有獲得更多選擇權,“上帝”的滋味才算開始有點味道。
近期對于消費者的利好消息不止這一起,還有北京手機充值卡將取消有效期的新聞,讓人稍有點安慰,覺得早該如此了。但是,“余額不退”的規定還依舊存在。一個有效期,一個不退,如同一把剪刀,剪消費者的錢,不在規定時間內用完就剪掉。今去掉了一半,剩一半雖不能剪,但也能傷人。所以,消費者想當“上帝”,這路并不短。
在完全、充分的市場競爭環境下,霸王條款很難有市場。只有這些壟斷型行業,才會有霸王條款的充斥。這些年在社會各方的呼吁下,陸續在取消,只是有點像擠牙膏,反映得強烈了才擠一點,又似乎總也擠不完。所以,這消費者的“上帝”身份,似乎總在靠近,但總也不能達致。
壟斷型行業既然不可能在短期內變成完全競爭性的企業,那么指望這些壟斷型企業按平等的合同法則行事不太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監管部門處事以公。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管不了壟斷型企業,就只能由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去管,去按照平等合同法則去約束,即使一時當不了“上帝”,但至少可以還消費者一個平等的權利。
推薦閱讀
去年A股市場1264位高管辭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多去霸王條款才更靠近“上帝”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311/39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