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業曾經是重慶的驕傲,后來部分領域已成為重慶的困擾。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更是近年來政府工作的重點。
昨日,黃奇帆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列出了2011年產業結構升級方面的成就,以及2012年的計劃,讓人眼前一亮。其中提到,2011年“重慶造”筆記本電腦產量突破2500萬臺,全球最大的筆電生產基地基本成型。
“重慶的產業結構升級,已經基本完成。”昨天,市經信委主任沐華平接受了記者的專訪,詳細解讀重慶的工業轉型升級路。
短板變長板
老工業基地完成轉型
記者:重慶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今年有什么新變化?
沐華平:重慶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但是,過去重工業比重過大,企業虧損多,一二三產業嚴重失調,經濟結構極不合理。重慶的支柱產業,多年以來都是汽摩產業一枝獨秀。不過,這一局面目前有了很大變化,重慶經濟結構首次實現了歷史性轉變。因為以筆電產業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快速崛起,在全國乃至世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過去,信息產業是重慶最短的一塊短板,但這兩年,我們走完了沿海地區花10年時間才能完成的“5 6 400”世界級電腦產業集群構建。2011年,重慶的筆電整機基地單月產量已突破400萬臺,全年產量達到2500萬臺,2012年這一數字還將翻番。
種種數據都說明,信息產業已發展成為全市重要的支柱產業。目前,全市工業已經形成了電子信息、汽車裝備制造、傳統優勢工業三大板塊齊頭并進之勢,基本完成了老工業基地的轉型。
研發加結算
電子產業毛利率達9.6%
記者:盡管轉型IT業,但重慶造筆電仍然是加工貿易,如何能打造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世界級基地?
沐華平:做筆記本代工的加工貿易,從沿海來看,毛利率才3%-5%,的確是處于代工制造的低利潤環節。所以,我們引進了加工貿易兩端:研發和結算中心,使微笑曲線在重慶綻放笑容。像2010年,電腦還沒怎么生產,惠普、宏碁等的結算稅收就給重慶交了30億元,今年是40億元。全國電子產業平均毛利率4%,而重慶毛利率達到了9.6%。
未來兩到三年內,惠普、宏碁、華碩等品牌廠商在渝的結算資金將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加上國際分銷商、二級分銷商等結算中心入渝,一條完整的結算產業鏈將在重慶嶄露雛形。
在筆電生產方面,今年,還將有一大堆零部件企業進入重慶,使信息產業實現80%的本地化配套,形成“5 6 700”的品牌企業、代工企業和配套企業。像芯片、硬盤等一些核心零部件,重慶也在爭取引進。
同時,重慶既要造筆記本電腦,還要推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成像設備、路由器等的發展。到2015年,IT產業生產規模將拓展到2億臺。其中,筆記本電腦產能將達到1億臺;而臺式電腦、打印機、顯示器、路由器等電子終端設備的產能也要達到1億臺,走多樣性的產品組合戰略。
推“云端計劃”
更多人從事IT產業
記者:除了筆電生產基地,在信息技術產業我市還會有哪些新動作?
沐華平:目前,重慶還在推出“云端計劃”,除了打造2億臺級筆記本電子終端產業基地外,還要建設百萬臺級服務器的云計算數據中心。
目前,阿里巴巴、新加坡太平洋電信、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中國移動、東軟集團、中國電信等企業已簽約落戶,我市兩江新區的云計算產業園在談的項目有40多個。今年3月,我市還將舉辦全國首屆國際云計算博覽會,多渠道展現國內外最新云領域高端技術,推動更多項目洽談。
記者:云計算數據中心建成后,對重慶有什么影響?
沐華平:云計算的產業前景極為可觀,5-10年后全球新增機房1萬個,新增的產值約1萬億美元。而對重慶而言,只要爭取到國際上1%的訂單、國內需求10%的訂單,就能帶來1500億美元規模的產出,90億美元的稅收。
記者:筆電代工、結算中心、云計算……這些新興產業的出現,會給老百姓帶來什么變化?
沐華平:今后,重慶市民除了買筆記本電腦更快捷、更便宜外,還將有更多人從事IT產業。比如隨著大量結算中心業務的開展,高級會計師、金融證券從業人員、律師等高端人才就是重慶的稀缺資源,結算產業至少可帶動1萬名新增就業。而云計算數據中心,未來更可以帶動10萬人就業。
推薦閱讀
消息稱唯品會本周五赴紐交所上市>>>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314/4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