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指漲幅一馬當先
受多重利好提振,納斯達克指數3月13日收漲1.88%,不但創下年內最高單日漲幅,而且收于3000點以上。該指數上一次站上3000點大關還是在2000年12月。彼時華爾街對新興科技公司特別是互聯網公司的熱情正大幅消退,納指從2000年3月的5048點歷史高位一路跳水,到當年年底已近腰斬。
本輪金融危機爆發后,納指從盤踞數年的2500點水平一度跌落至1265點的低位,但自2009年3月9日反彈開始以來,納指表現一馬當先,三年來累計漲幅高達142%,遠遠跑贏同期道指105%的漲幅以及標普500指數110%的漲幅。
納指的節節高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股的突出表現。目前納斯達克指數涵蓋的公司數量高達2500余家,其中科技類公司的數量占比高達四分之一,市值權重占比接近50%。如果最大限度地剔除其他行業的干擾,覆蓋蘋果、微軟、甲骨文、思科等納斯達克高科技公司精華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年內漲幅高達19.1%。
由于“主力軍”是美國數百家發展最快的高新技術、電信和生物公司,納指一直都被視為美國“新經濟”的風向標。分析人士認為,納指的突出表現意味著投資者對“新經濟”懷有信心,一方面,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政府不但沒有減少科技研發投入,相反還特別提出將高科技作為帶動經濟復蘇的發動機,政府大手筆投入增加了科技公司的需求,提振了科技公司的前景;另一方面科技公司通常在經濟復蘇時會率先獲得訂單,在商業周期上處于領先地位。
蘋果“引擎”效應明顯
盡管納指覆蓋的公司數量高達數千家,但真正對指數變化產生重要影響的仍是少數幾家科技業巨頭。資料顯示,蘋果、微軟、甲骨文、谷歌、英特爾、思科六大公司在納指中的權重占比接近30%,其中蘋果權重最高,高達11%,幾乎是位居第二位的微軟的兩倍。
今年以來蘋果股價累計上漲44.6%,如今市值已經達到5460億美元。根據其股價變化和相應權重計算,今年以來蘋果股價上漲對納指漲幅的貢獻度高達24.7%,如果剔除蘋果,納指年內漲幅將從17%縮窄至13%。而在納斯達克100指數中,蘋果權重高達17%,其今年以來股價上漲給納斯達克100指數漲幅帶來的貢獻度更高達35.3%,如果剔除蘋果,納斯達克100指數年內漲幅將從19%收窄至12.4%。
當然,其他主要科技巨頭對納指的貢獻度也不容忽視。在納指權重最高的幾只股票中,微軟股價年初至今累計上漲25.58%,思科股價上漲10.79%,甲骨文股價上漲15.95%,英特爾股價上漲15.3%,谷歌股價下跌3.2%。相應地,微軟股價上漲對年內納指漲幅的貢獻度為8.4%,僅次于蘋果公司,甲骨文和英特爾的貢獻度為3%,思科的貢獻度為1.6%,而谷歌貢獻度為負。然而,上述幾家公司對指數的合計貢獻度尚不及蘋果一家。
“很難想像市場在蘋果表現強勁的情況下會無動于衷,這不只是因為蘋果權重高,還因為蘋果股價上漲會對其他科技股起到帶動作用。”華爾街經紀商vFinance投資公司期權策略師威廉姆·勒夫考維茨認為,如果蘋果股價繼續上漲,納指就會上漲,但如果蘋果股價停步,預計納指可能會下跌。
上周,十余家華爾街機構紛紛上調該公司股價預期。摩根士丹利預計到今年年底蘋果股價將升至每股720美元,杰弗瑞證券預期價格是699美元,瑞銀證券預期價格是675美元。截至上周五收盤,蘋果股價為每股585.6美元。
分析師認為,雖然近期屢創歷史新高,但蘋果股價并不算貴。目前蘋果公司市盈率為16.68倍,低于納斯達克綜合指數25倍的平均市盈率,同時也低于納斯達克100指數17.41倍的平均市盈率。眼下蘋果Mac系列產品獲得企業用戶青睞,iPhone 4S手機在亞太地區受到追捧,預計下半年面世的iPhone 5也將熱銷,都令蘋果公司的營收和利潤面臨較大提升空間。
不過也有分析師提醒投資者蘋果股價可能出現“喘息”,去年10月蘋果公司公布的前一財季業務表現不及預期,曾導致股價一度回調至360美元,給市場敲響警鐘。另有一些謹慎的觀點認為,蘋果市值龐大很可能會限制其潛在漲幅。
市場后勁有待觀察
對于納指突破3000點后的表現,不少市場人士持謹慎態度。相對悲觀的分析師認為,納指上漲主要是受到蘋果和微軟等個別公司的“保駕護航”,一些更具代表性的公司推升了市場整體表現,而并非市場整體出現上漲趨勢,而一旦個別公司股價下跌,很可能給市場帶來尾端風險。另一方面,科技類公司已經實現創紀錄的盈利增長,而這一趨勢不會一直持續。
有分析師認為,即便剔除蘋果的因素,市場也具備上升動力。晨星公司首席股票策略師保羅·拉爾森表示,與1998-2000年泡沫時期相比,目前的科技企業擁有更強勁的基本面。2000年時很多藍籌科技公司的市盈率達到35-40倍,但并沒有足夠的盈利表現支撐其股價,相比之下目前蘋果、微軟、谷歌和甲骨文等公司的市盈率只有10倍出頭,抑或只是個位數,但盈利增長前景良好。
相對于2000年而言,被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冠以“非理性狂熱”的投資心態這一次沒有在市場重演。在2000年峰值時期,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市盈率曾達到創紀錄的175倍,目前納指平均市盈率為24倍,標準普爾500指數平均市盈率是14倍。十年前互聯網泡沫時期,一些尚未盈利的初創企業上市就受到熱捧,而在本輪互聯網上市熱潮中,不但新上市股票的上漲速度相對更慢,而且一些新興概念的社交媒體和媒介如Yelp、Groupon等公司股價甚至在IPO后出現下跌。
謝弗投資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德里克指出,通常情況下,科技股和小盤股在牛市中的表現會更好,到目前為止科技板塊已有所斬獲,如果小盤股也能跟上,將是市場走強的更好信號。近期小盤股一直在調整鞏固,標桿股指羅素2000小盤股指數今年以來漲幅為12%。
推薦閱讀
思科50億美元收購軟件商NDS>>>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手握“金蘋果” 納指能走多遠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319/41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