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計劃于今年6月份展開銷售的上海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推出時間或再次延遲。

上海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的試點工作,因稅優政策牽涉各方利益而一再拖延。
從多個知情人士處獲悉,原計劃于今年6月份展開銷售的上海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推出時間或再次延遲。
知情人士稱,出現上述情況的一個原因在于,目前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稅收優惠尚未有明確的政策,作為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卻先行實行稅收優惠,引發部分企業年金相關機構的爭議。
所謂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是商業養老保險的一種,指投保人所繳納的保險費在一定比例之內,可以在個人所得稅前扣除,退休后領取保險金時再補繳個人所得稅,這有別于目前個人收入納稅后才交納保險金的做法。在國外,這種產品非常通行,可通過降低個人的稅務負擔,鼓勵居民購買養老保險。
早報記者了解到,各家試點保險公司擬定的上海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中,原本初定每人每月500元的免稅限額,隨著個稅起征點的上調,這一繳費限額有望被調整至每人每月600元。但上述繳費限額方案仍未最后敲定。
所謂企業年金,是指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 自愿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目前,中國企業年金僅相當于職工工資總額5%以內的部分進行免稅,個人繳費部分無稅收優惠。
企業年金和商業養老誰應先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國內各方參與者一直爭議不休。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關于加快推出企業年金的個人繳費稅收優惠政策和個稅遞延養老險的提案議案都有。
市場人士稱,在中國現有財稅政策下,中國企業年金和個稅遞延養老險為有限的稅收優惠政策彼此爭奪,凸顯中國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二、三支柱的脆弱性。
免稅額僅占個稅1%
與企業年金相比,中國率先進行商業養老險稅優試點的難度或許更小。
據悉,上海相關保險機構早已制定了產品條款,確定了操作流程,同時也基本確定了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所需的統一信息平臺,只待試點或正式放行。
早報記者了解到,目前產品形態看是以分紅險以及萬能險為主,并設有保底利率(按照保監會規定,目前相關險種的保底利率每年不超過2.5%),賬戶價值為交納的保費以及投資收益。而投連險由于可以全部用于股市投資,波動性很大,目前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還不應用于投連險。
據一位保險公司產品研發人士介紹,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屬于個人補充商業養老保險(個人年金)范疇,但由于個人買比較麻煩,因此未來有購買意向的個人可以向企業申請,由企業組織個人向保險公司購買產品。賬戶價值為交納的保費以及投資收益累計計算,到領取養老金時再進行納稅。但上述知情人士稱,對于未來如何繳稅目前并沒有明確的說法。
另一位知情人士稱,政府要通過財政稅收政策來促進養老保險事業肯定不是空頭支票,對老百姓肯定會有實質性的稅收優惠。
上述知情人士稱,按照目前稅基,稅率在10%以上,年收入在7.5萬元以上在職職工比較適合購買個稅遞延養老保險。
若以月繳600元的保費為例測算,假設上海年收入7.2萬元以上在職職工120萬人, 參保率首年為40%,平均稅率18%,人均月繳費600元。測算結果顯示,年繳費為120萬×40%×600×12=34.56億,延稅金額為120萬×40%×600×18%×12=6.22億元,占2011年上海個稅僅1%左右。
根據上海市財政局公布的數據,去年上半年上海市個稅同比增長28.9%,上海GDP去年上半年同比增長8.4%。市場人士稱,上海市先試先行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對國稅影響有限,實施的難度較小。
而保險公司產品研發人士認為,盡管延遲的稅收額度并不多,但對于目前市場競爭激烈的保險公司來說,“有政策優惠總比沒有好”。
上述知情人士稱,已有很多客戶對這項產品有較大的興趣。根據模型假設計算,上海每年至少因此增加34.56億元的保費。
企業年金參與稅優競爭
然而,從2009年開始準備工作的上海個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最終還是未能獲得稅優政策支持。
中國目前的稅收優惠政策相當少。目前,中國養老保險有三層體系,作為第一支柱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為稅前列支;作為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總體稅收優惠幅度非常有限;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則全部為稅后列支。
對于企業年金與個人養老保險誰先享受稅收優惠的爭議,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個代表委員的議案提案都稱,中國應盡早啟動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吳焰在其提案中即表示,財政部、保監會、稅務總局和有關地方政府加強協商協作,加快完善并出臺最終試點方案,實質性啟動相關試點工作。
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業內已逐漸形成共識:由于個稅遞延養老保險涉及到的稅延額度較小,對財政收入的影響也較小,可以在一些地區先試先行。
一位知情人士稱,已經獲得了國家財稅部門的同意,因此具體的實行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已。
然而,顯見的是,由于企業年金的參與機構范圍更廣,包括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等均可參與,而商業養老保險的參與機構主要是保險機構,上海個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更是只有部分保險公司獲準參與,因此,對于企業年金的稅收優惠政策,一些非保險行業的企業仍在堅持。
也因此,有關部門目前正在探討一個最新版本的解決方案,即企業年金中的個人繳費部分與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共用一個稅收優惠額度。
“其實,從根本上而言,中國商業養老保險體系不完善,主要就是由于稅收政策優惠缺乏有力支持。”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還有兩大變數
對于上海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除了稅收外,目前試點推行的工作還有其他兩個變數。
一位知情人士稱,讓保險公司擔心的是,目前北京、廈門也在積極爭取試點個稅遞延養老保險,國稅部門需要對其進行相關的稅收測算,“這中間會不會有要求上海再等一段時間,和北京、廈門一起推行?”
另外,該知情人士稱,“今年正值政府換屆,此前為試點該保險產品搭建的平臺體系,能否成功對接,這中間需要一定的時間。”
不過,令上海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機構欣慰的是,上海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的工作已得到各相關部門支持。
2011年,上海個人稅延型養老保險試點方案獲得了國家稅務總局的肯定,保監會發布《關于保險業參與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繼續推進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的發展。根據2011年底上海保監局公布的《上海保險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上海將在“十二五”期間推動個稅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
2012年年初,履新不久的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在全國保險監管工作會議上明確強調,將以“爭取養老保險遞延稅優惠”作為年度保險監管工作的重點。2012年1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的《“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中,也明確提出將研究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產品試點作為“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要任務。
推薦閱讀
兩會觀察 將養老和消費結合起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個稅遞延養老險遇稅優難題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320/42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