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如果不是一年的寧夏支教經歷,如果不是忙于一個名為《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新聞資料庫(2004-2011)》的調查報告,或許,2007年入復旦讀研的吳恒,現在正坐在敞亮的辦公室里,從事著自己喜歡的工作。
吳恒創辦了一個有毒食品警告網站,名叫"擲出窗外",前天因為訪問量過大,一度癱瘓。吳恒以及他的網站一下子進入公眾的視線。"面對食品安全危機,你應有的態度。"這是擲出窗外網的自我定位。昨天晚上,記者肖源了專訪了這位26歲的年輕人:
記者:3日發生的“擲出窗外”的網絡癱瘓,是怎么一回事兒?
吳恒:就是昨天,我早上起來上微博的時候,突然發現有幾萬條微博@了我,當時我一下嚇住了,不知道為什么突然一下就這個樣子。一看,大家特別關注這個食品安全網站,然后我就趕緊去網站那邊看,發現已經打不開了。大概是早上11點鐘左右。當時在接近2個小時的時間里,有2萬多次的點擊,網站就承受不住,然后就一下子癱瘓了。
記者:我了解你并不是學食品專業的,那為什么要辦這么一個與你的專業毫不相干的網站呢?
吳恒:大概是去年4月份的時候,我當時看到了一篇新聞報道,說現在市面上有一些不法商販在做假牛肉,這些商販買了豬肉,在上面抹牛肉膏,然后把它當成牛肉賣出去。因為我以前一直覺得,食品安全的問題雖然存在,可能跟我還是蠻遙遠的,直到那刻我才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潛在的受害者。雖然這些新聞曝光出來,但還有很多同學不知道,所以我應該就做這樣一個匯總平臺。
記者:你給這樣一個匯總平臺,取名叫作“擲出窗外”,這四個字,有什么含義呢?
吳恒:大概一百年前的美國,食品安全問題當時也是一塌糊涂,有記者寫了很多曝光的文章,當時的美國總統西里奧·羅斯福有一天在白宮吃早餐,他一邊吃一邊看書,正好看到一本揭露芝加哥肉工廠黑幕的小說,當時看到這樣的故事,大叫了一聲,然后把口中吃了一半的香腸扔出了白宮的窗外,這個就叫“擲出窗外”。然后他就在國會推動了立法,隨后也建立了一個組織,專門負責食品安全問題,這個組織后來就演化出FDA,也就是美國食藥監局,之后美國的食品安全才慢慢地走上了正軌。所以我是希望中國的食品安全也能夠這樣逐步地改善。
記者:我們知道,辦網站是需要一些資金的,作為一個在校學生,這筆資金是從哪兒來的呢?
吳恒:辦網站的過程就是,我首先收集資料,這是一個工作量非常大的過程,大概30多人,一起工作了一個月,最后才初步收集了2000多條的資料。但讓我感動的是這30多人都是志愿者,所以人力上的投入是沒有開銷的。現在最大的投入就是網站的運營和網站的服務器費用,這個費用大概是每年300多塊錢,我覺得,雖然作為學生,但這筆錢我還是可以承受的。
記者:我看網站上的留言,有人指責說,這個網站只是匯總了一些新聞報道,沒有什么建設性,你怎么看待這一批評呢?
吳恒:我覺得“建設性”的這個說法見仁見智吧。我的目的本身就是為了喚醒消費者的警覺意識,讓大家對注意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開始面對這個現實,開始去擔憂,開始去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是這個網站存在的最大意義。剩下的事情,就是更有能力的人接過這個接力棒,繼續跑下去吧。
記者:那你未來有什么打算?會從事與食品安全相關的工作嗎?
吳恒:我現在還是會從事自己的專業,可能會繼續讀書、讀博士,在食品安全這一塊兒,其實這真的不是我想感興趣的領域,是希望在沒有完全被它毒害之前,做一點可以做到的改變。
記者:還有一兩個月你就畢業了?
吳恒:對的。
記者:那畢業后網站還會維持下去么?
吳恒:網站會繼續維持下去,因為現在添加新聞是網站的主要部分,而這部分是志愿者和我一塊兒在做的,這個基本上也沒有占用我太多的時間,而且網站的意義在于,它在不斷地聚集資料,這樣它的意義才會顯得更大,所以我會一直做下去的。
記者:那以后有沒有考慮過,借助網站這么一個平臺,搞一些盈利性的活動呢?
吳恒:沒有。這個網站最初建立的初衷,就是讓消費者能夠更快更全地獲取當前食品安全的信息,所以從這個出發點講,我是會一直做成公益的網站。
記者:如果一些熱心公益的人士,自愿出資幫助你,你會接受么?
吳恒:我想更多的還是以我自己出資為主,因為如果現在看來,這個網站沒有太多人力層面上的開銷,幫助我的都是些志愿者,這個網站的成本也不會特別大,我想我可以一直承擔下去。出于對這個網站公正性、獨立性的考量,我覺得可能更多的,還是會對這些想要幫助我的人,說聲謝謝,但可能真的是不必要了。
記者:最后我還想問一下,經過這樣一個網絡匯總或者說調查,對我國未來的這種食品安全,你是一個什么樣的看法?
吳恒:一方面,我對現狀還是蠻擔憂的,因為現在食品安全問題好像會愈演愈烈;但是,我相信在一個二十年、三十年這樣的尺度上,國家也會越來越重視這樣的問題,會推行更加嚴密的政策和更加有效的執行,會慢慢變好的。
推薦閱讀
搞英語培訓出身的知名作家羅永浩準備做手機了,這個消息一經公布就引來無數怪異的眼神和海量口水。羅永浩之所以引人關注,在于他的多重身份:英語老師、演講達人、知名博客、意見領袖,在成為北漂之前,他也從事過“>>>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518/6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