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很忙。
今年5月10日至11日,全球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召開。作為行業領軍人物,馬化騰當然要出席。
會上,小米科技的董事長雷軍說馬化騰是互聯網企業家的楷模。而同一個會場里周鴻祎的奇虎360以壟斷為由將騰訊告上法庭,雙方對簿公堂。還有去年曾經連發五條微博怒斥騰訊不正當競爭的,UC科技的董事長俞永福。
騰訊的總部在深圳,位于科技園內,是一處顯眼的地標建筑。就在這棟馬化騰暫時不在的大廈內,流言四起。
一種說法是馬化騰有意退休,讓現任總裁劉熾平接自己的班。劉熾平今年39歲,比馬化騰小兩歲。他于2005年加入騰訊,之前就職于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任執行董事及電信、媒體以及技術界的首席運營官。2006年劉熾平升任總裁時,曾經有過傳言說馬化騰屬意于他成為接班人。
另一種說法則截然相反,認為劉熾平即將退休。其內部在職員工表示:“劉過來的主要任務就是協助公司運營,現在公司股價漲到這么高,他也該功成身退了。”
流言起源于兩個月之前。約兩年之前,馬化騰就不斷表示要進行戰略轉型升級,而今年將采取實際行動。而兩個月之前,員工們大概知道即將進行組織架構大調整。
“這個月月底就會正式發文通知,任何變動到時才能見分曉。”上述內部員工告訴記者。就在這大變動的前夕,暗流涌動,“所以才有這么多傳言。”該員工說,“無風不起浪。”
對于傳言,騰訊沒有給予正面回答,只是告訴理財周報記者“馬化騰先生一直全面負責本集團的策略規劃、定位和管理,現在也在積極參與”。
這個國內互聯網領軍企業已經被爭議、詬病與流言包圍,山雨欲來風滿樓。
騰訊帝國
騰訊的員工已經超過20000人,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正在開發的產品到底有多少款。
“小馬哥”是外界的叫法,騰訊員工稱呼馬化騰都是“Pony”,這是馬化騰的英文名。騰訊的員工之間,下屬與上司之間都是稱呼英文名,并不會叫某總。前述劉熾平被大家稱為“Martin”。
對于劉熾平,騰訊另一內部在職員工的感覺是“實權派”。2005年劉熾平進入騰訊的第一個職位是首席戰略投資官,主要負責騰訊的戰略、投資、并購及投資者關系方面的工作。2006年劉熾平成為騰訊總裁,協助馬化騰負責公司日常管理及運營。
上述員工說感覺到這幾年,馬化騰一直放權給劉熾平。公司的日常管理都是劉熾平在負責。2007年,劉熾平進入騰訊董事會,成為執行董事。
劉熾平是香港人,現在住在深圳。馬化騰則住在香港,由司機開車送他來上班。
董事會里的執行董事有三個席位。劉熾平之外,另外兩位是馬化騰與張志東。馬化騰和張志東都是當年的騰訊創始人。張志東是“技術狂人,從來不管公司管理,只對技術、產品有興趣。”張志東也是騰訊的首席技術官。
1998年,騰訊創立的時候有五位創始人,被稱為“五虎將。”除馬化騰與張志東之外,另外兩位是許晨曄、陳一丹,分別擔任首席信息官與首席行政官。另外一位創始人曾李青已經離開騰訊,轉投PE/VC。
根據騰訊2011年年報顯示,馬化騰持有騰訊股權10.37%,張志東持有3.63%,劉熾平持有0.56%。截至發稿前,騰訊的收盤價是223.60港元,市值達到4114.99億港元。而2004年騰訊上市時的發行價是3.7港元。
八年時間里,騰訊已經成長為一個帝國。
支撐這個帝國的架構體系并不復雜,主要有三層:系統-部門-小組。每個系統的負責人的職銜是高級執行副總裁。騰訊有八個系統,也有八位高級執行副總裁。
系統在騰訊內部被稱為“BU”,主要分為四條線,S線為職能線,R線為服務線,O線為安全架構線,B線為業務線。其中B線最為龐大,又被稱為生產線,也是騰訊的主要贏利來源。其中B線按照業務不同,劃分為B0、B1、B2、B3、B4線。B線是四條線的總稱。
B0線為企業發展系統,B1線為無線業務系統,B2線為互聯網業務系統,B3線為互動娛樂業務系統,B4線為網絡媒體業務系統。
還有R線也被分為R1、R2兩條線。
馬化騰的調整組織架構就是將這八條線打亂重新分配,也就是說,在這個月月底,騰訊的整個公司架構將重新洗牌。
在系統下面的單位稱為“部門”,負責人是“經理”,算是公司的中層管理者。部門以下是小組,負責人稱為“組長。”在B線內,所有的部門或者小組都忙于產品開發與維護。
騰訊的公關經理葉幗貞告訴理財周報記者,騰訊內部從事研發的人員有一半以上。從去年開始,騰訊的員工已經超過20000人。在國內的互聯網企業中,僅次于淘寶,淘寶有員工25000人。
由于每一款成功開發出來的產品都需要不斷優化升級,幾乎每個員工都會固定在一款產品上,除非“內部轉崗。”但是一位技術人員告訴記者,“很少有人愿意內部轉崗,因為相當于從頭再來。”如果想要晉升,就要等“業務做大,人多了,就能升職了”。
騰訊大廈內有高管專用電梯。馬化騰的辦公室在最頂層,37樓。普通員工一年能夠見到他的次數不過四五次。馬化騰也早已不認識大部分員工。太多員工,太多產品,員工們也不知道他們正在開發的產品到底有多少款。
擴張,再擴張
它是一個龐大而紛繁的帝國,但每一項業務都缺乏新意。
除了猜測此次架構調整的高層變動之外,騰訊的員工們也在猜測調整的方向,公司內部對任何風吹草動都異常敏感。有說法認為無線和soso成為重災區,電子商務、視頻等重資產項目將重組。馬化騰希望通過這些調整重新找回創新的動力。
今年4月份,騰訊內部中層以上員工在東莞參加了一次會議。騰訊的內刊上將這次會議定義為“戰略轉型升級會議。”但是騰訊的公關經理葉幗幀卻說這只是騰訊每年定期召開的會議,并不涉及戰略轉型。
在會議上,馬化騰談了四點對于戰略轉型的想法。其中第一點就是加強創新,他承認近年來由于一些事件導致騰訊口碑不好。他明確說出騰訊籌備了近兩年的轉型將在今年正式開始。
葉幗幀解釋說馬化騰今年來所提的戰略轉型主要是指加快平臺開放的步伐。她說經過一年多時間,平臺開放戰略已經有所進展。她提出數據,截至2012年3月,騰訊平臺擁有超過4萬款注冊第三方應用,超過10款第三方應用的月活躍賬戶數超過1000萬。
開放平臺是騰訊改變行業公敵處境之舉,不得不進行。騰訊與行業內其他互聯網企業之間的矛盾早已經白熱化,3Q大戰,UC俞永福的炮轟,以及騰訊新品發布會時場外的抗議。
推薦閱讀
據國外媒體報道,團購網站Groupon將在下周一發布第一季度財報。該公司預計每股盈利1美分。路透社調查的分析師們平均預期Groupon當季銷售額增長80%至5.306億美元。去年同期公司銷售額只有2.955億美元。 威廉·布萊爾公>>>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518/61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