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yè)全球基金一直以巴菲特為師,堅持價值投資的理念。
沒想到的是,親歷奧馬哈之余竟然還有意外收獲,那就是我被抽中獲得了現場18個提問機會之一!
之前已有三個問題關于中國,都是歐美人問的。一是對比亞迪的看法,芒格繼續(xù)力挺,他說,知道比亞迪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難,會建議王傳福不要在意股價短期波動,踏踏實實把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其他兩個問題分別是可否給中國政府一些建議和對中國公司的看法,都被以幽默和太極化解了。
我的問題是“你曾經多次說過零成本甚至負成本的保險浮存金是伯克希爾成功關鍵,我們也注意到伯克希爾的杠桿一直保持在1.5到2,如果沒有這個杠桿率,我們猜想伯克希爾的投資回報率會大幅下降。那么是不是機構投資者要復制你的模式就必須擁有保險公司或獲取類似性質的資金?”
巴菲特的回答謙遜、樸實,首先他承認負成本的浮存金和杠桿率的確是成功關鍵因素,他們也以此為豪,然后他認為伯克希爾的成功是天時地利配合的結果,并且現在已經具備了先發(fā)優(yōu)勢。即便是他自己從頭再來,也很難復制當年的成功。
遺憾的是,因為只能問一個問題,我沒能夠緊接著拋出另外一個問題:是否同樣是因為伯克希爾哈撒韋保險浮存金的低成本和高杠桿,巴菲特的組合才格外青睞高分紅、高透明度和現金流充沛的企業(yè),同時也盡量回避一些變化較快、“不太穩(wěn)定”的行業(yè)和公司?這也是我們觀察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組合的思考之一,當然,低成本的保險浮存金不太可能是巴菲特選股理念形成的原因,但兩者的完美結合確實是巴菲特成功的關鍵因素。
學習巴菲特的投資思想,其實最有效的方式是多讀讀他歷年寫給股東的信件,巴菲特的基本投資理念在他幾十年投資生涯的早期就已形成,真正可貴的是堅持,并抵制各種各樣的誘惑。這一點對于今天急躁的中國投資者來說,也許是最難的。
推薦閱讀
在外貿數據和F D I數據一片慘淡的情況下,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卻逆市而上,今年前4個月,我國累計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72.8%。 很多中國企業(yè)都愿意到美國投資,但美國現在還不是中國的第一大投資國。盡管奧巴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巴菲特股東大會行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523/6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