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中國股市受政府將擴大基礎設施投資的預期提振,上證綜指收漲1.2%。同時,各地在發改委排隊等待新項目批復的傳聞也見諸媒體報道。但促投資式的增長方式不要只聞新人笑,不見舊人哭。
筆者在國家審計署官方網站上看到,副審計長侯凱去年中表示,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是6.7萬億元,負有擔保的債務是2.3萬億元,其他相關債務是1.6萬億元。這些資金86%是用于公益性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的,也即舉債而建的這些項目其現金回報率是十分低下的。
但是請注意,這還僅僅是地方政府的債務。據《第一財經日報》引述審計署報告,2011年、2012年分別有約2.6萬億元和約1.8萬億元的地方政府性債務到期,合計占2010年底債務余額的 41.66%。
一些機構分析這次的刺激政策規模相當于是2008年時一半,也即2萬億元,但2萬億元恐怕連還債務都不夠。
5月份以來,投資審批速度確實在大幅加快:在黑龍江、新疆、重慶、海南和貴州,新的機場建設項目在今年5月被批復,被長期推遲批復的大型項目,如武漢鋼鐵、寶鋼的項目被批準……傳說中的刺激政策正在徐徐開閘。
5月12日,央行又降準50個基點。實際上,七天的銀行拆借利率在兩個星期內下降了134個基點達到2.50% ,足足比兩個星期前的水平低了35%。
然而,在這么多的刺激政策里,我們最應關心的是:企業們是不是真的需要錢?他們缺的是貸款還是消費需求?筆者看到,我國4月份新增貸款幾乎只有3月份的一半。“沒有人買東西,借款投資擴大生產不是加速死亡嗎?今年以來,我們其實是不愿意借款。”一位珠三角地區的大型啤酒設備生產商的負責人告訴筆者。
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黃益平更是直言:“增長有望了!轉型更難了!”事實上,刺激經濟增長不在于刺激規模而是在于模式,在于雇用了絕大部分勞動力的民營經濟行業能否活起來。最近,部委紛紛表態,落實民營經濟新36條。但是重要的是,要有實質內容。民營經濟真正火起來,內需有了,刺激政策才能真正起到實效。
推薦閱讀
昨日,國內飾品連鎖領先品牌哎呀呀獲得達晨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一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融資后將用于推動產品研發和服務升級,而這也是國內飾品行業最大的一筆商業融資。公司董事長葉國富表示,計劃于明年提交上市申報材料>>>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促投資不在規模而在模式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529/64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