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前半段,如果你努力為世界的需要添磚加瓦,后半段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會為你的需要添磚加瓦。”在正和島的“開島儀式”上,創始人劉東華用“怒吼”般的致辭再次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一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劉東華重新開始了他的“旅程”——1992年,劉東華在經濟日報創辦民營經濟專版;1997年開始,他為《中國企業家》雜志工作了整整15年。
劉東華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這樣說,長袖善舞讓他在數十年內聚集了一批企業家,像一個有耐心的拾貝人,將牡蠣一個個敲開,將珍珠串起來——一長串的名字包括柳傳志、王健林、馬蔚華、朱新禮、李開復……
信任的價值
媒體人每天做的都是跟人打交道的工作。但鮮有人從中判斷真正的價值和善用其中的價值。劉東華則不同。媒體人的身份讓他得以結交一批當時中國最早的民營企業家。這中間包括現在被他稱為“長者、貴人”的柳傳志,當時有中國民企教父之稱的牟其中,以及一腔熱血創業,如今坐擁最大互聯網商業平臺的馬云。
劉東華從事媒體行業伊始,就能夠和大部分采訪對象建立良好的長期關系。在他編織自己關系網的同時,另一名女記者胡舒立也開始有意識地去遍訪當時中國的頂尖金融家和經濟學者。“高西慶掌管著中國2000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王岐山是副總理和經濟政策制定者,周小川則是央行行長。”《紐約客》在對胡舒立的報道中如是說。
劉東華和企業家的交好,似乎建立在一種相同的價值觀之上。“追求生命價值最大化是每個人的追求。”“如果大家覺得你是一個對的人,在做一件對的事,大家自然會來幫你。”與大部分媒體人帶著質疑看中國企業家做事動機不同,劉東華對企業家有著一種特殊的理解和惺惺相惜。
正是基于這樣的相互理解,劉東華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建立之時就把聚會變成了一個“吐槽”之地。一名俱樂部的會員調侃說,在這里企業家有時就像是在外面受了委屈的孩子,回家向家里人抱怨。
而劉東華眼中,這種信任感的日積月累產生了巨大的價值,這也是他創建 “正和島”的原因之一。“信息過剩之后,最稀缺的是時間;關系過剩之后,最稀缺的是信任;數據過剩之后,最稀缺的是安全;價值過剩之后,最稀缺的是生命。”
出于這些判斷,劉東華決心建立一個可以讓中國企業家安心交流的地方。這種產品比騰訊QQ和新浪微博吸引的人群更為高端。隨之,劉東華親自制定了一系列“島規”,四個詞的價值觀:愛生活、講誠信、負責任、建設性。五條戒律:1.無誠信的交往;2.無底線的商業;3.無尊嚴的人格;4.無原則的行善;5.無良知的享樂。六條行為規范:1.理性地判斷,建設性地表達;2.說話算話,恪守承諾;3.包容個性,尊重差異;4.不隨便麻煩別人,不死纏爛打;5.不發口水帖,不兜售生意;6.不拿不宜公開的信息到島外去曬。
毫無疑問,這一切都帶著一種理想主義的色彩。
人脈型創業
“全球500強的CEO很多都是我的好朋友,但是只要我一離開《財富》雜志,他們會立即扔掉我的電話號碼。”美國 《財富》雜志總編輯約翰·休伊1999年對劉東華說過這一段話。
但值得慶幸的是,在劉東華創業的路上,以往建立關系的企業家們并沒有選擇扔掉他的電話號碼。柳傳志和王健林曾經提醒過劉東華要想清楚自己的商業模式。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等人則勸劉東華只要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成功就是一種必然。
一方面,劉東華在人脈的經營上可圈可點;另一方面,中國人對于面子以及人情的重視,西方企業家望塵莫及。這一點不僅僅在劉東華的創業過程中體現,在其他媒體人的創業過程中也有不同程度的體現。
王利芬創業建立優米網,過去央視《贏在中國》的老關系戶——李開復、熊曉鴿、俞敏洪等人在創業初期都給了她很大的支持。
財新傳媒的創始人胡舒立、《創業家》雜志的創始人牛文文,在人脈的基礎上,自己多年在媒體行業的從業經驗也為他們創業加分不少。
在劉東華創辦的正和島上線之前,《中國企業家》前執行總編李岷于2012年5月創立的個性化商業資訊網站虎嗅網也宣布正式上線。兩者的相同之處是,都選擇了比以往紙類媒體更有前景和挑戰性的新媒體。這從另一個角度也代表著傳統媒體人對新媒體的一種探索。
對于正和島的未來,人們還有各種各樣的疑問和猜測。一個小眾的平臺如何能夠保持用戶黏性和活躍度?憑借人脈關系創建的企業究竟能走多久?據正和島工作人員稱,目前上島的企業家人數接近1000人。按照2萬的會費粗略估算,正和島的前期營業收入已經接近2000萬。對于未來,劉東華顯得很有信心,“后面的事是我們最擅長的。我們有各種方式創造和放大價值,有些價值就適合在正和島之內分享,有些價值不容易被誤解誤讀,又是外部世界需要的,我們能用各種方式,把這些價值傳播并放大。”
推薦閱讀
6月6日消息,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今日在中國人民大會發表演講時表示,創業不應該盲目跟風,而是要有一種創業的心態,不應該拘于表面的形式。 周鴻祎表示,雖然現在互聯網環境仍然充滿機會,但不應該盲目跟風,在沒有>>>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信任有價“人脈型”創業受追捧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610/66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