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經授權由騰訊家電獨家發布,其他網站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截止目前,三星三家面板公司合并發力OLED領域,LG投資建設5.5代OLED生產線并啟動在華面板建設項目,日本電子巨頭索尼、日立、東芝三家公司將中小面板業務合并為合資企業Japan Display,全球面板顯示產業似乎已經開啟了新一輪的OLED軍備競賽。
當前全球面板產業形成了中日韓以及中國臺灣地區四強競爭格局,日韓企業掌握著全球面板產業的上游原材料和元器件,而中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在很大程度上充當著產業制造者的角色。此時日韓企業突然加速布局OLED領域的消息釋放出一個信號:全球面板產業正在醞釀新一輪產業變局,在平板顯示方式變革的過程中,產業格局或將發生新的變化。
對剛剛起步的中國面板產業來講,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旦日韓面板企業突然實現從液晶(等離子)顯示向OLED顯示方式的轉型,中國面板產業將面臨新的戰略尷尬,再次陷入被落后的境地。此時中國面板產業必須立足正在建設的高世代面板生產線,在OLED等未來新興顯示方式上進行戰略布局,搶占未來產業先機。
一、全球面板產業格局
在平板時代,全球面板產業形成了中國、日本、韓國以及中國臺灣地區四足鼎立的格局,日韓面板企業掌握著大多數的上游基礎原材料和元器件,而中國與中國臺灣地區面板企業更多地則充當了全球面板產業加工者的角色。長期以來,在這種產業價值鏈分工下,中國企業一直處于相對弱勢地位,在全球產業格局中缺失話語權。
然而,在歐美債務危機影響下,全球大尺寸面板需求相對下滑,中國成為全球最具市場活力的消費電子市場,龐大的市場容量快速放大了中國市場(企業)在全球產業界的話語權。與此同時,這一產業變局也加速推動日韓包括中國臺灣地區面板產能向中國大陸轉移,近年來多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已經相繼落戶大陸地區。
此時部分國內輿論稱,中國彩電業可以此為契機,擺脫日韓的產業控制,構建自主的面板生產能力。事實上,以當前引進的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為依托,構建自主技術研發實力是提升中國面板業全球競爭力的必經之路。可這并不能從根本上緩解當前中國面板產業面臨的戰略難題,因為當前日韓面板巨頭已經開始在下一代平板顯示領域進行戰略布局,剛剛起步的中國高世代面板生產線面臨著“被落后”的窘境。
三星三家面板公司合并發力OLED領域,LG投資建設5.5代OLED生產線并啟動在華面板建設項目,韓國面板企業頻頻發力OLED領域的舉動在全球面板產業掀起了巨大波瀾,這也充分暴露了其謀求產業突破的戰略意圖。在日本面板企業掌握液晶面板產業的大部分上游原材料和基礎設備的現狀下,三星、LG等韓國企業力圖通過搶占OLED領域這一新高地突破日本企業的產業鉗制,從而贏得未來產業競爭的先發優勢。
從產業鏈維度進行深層次分析就會發現,韓國面板企業集體轉戰OLED領域本質上是為了突破日本面板企業對全球面板市場的控制權。OLED在技術上與液晶存在著一定的傳承關系,但一旦在OLED領域構建起自主優勢,韓國面板企業將在OLED材料、裝備以及整機三個方面成為全球產業的主導者,從而擺脫日本面板企業設定的產業框架。這是韓國面板企業當前極力推動OLED技術發展并進行市場教育的關鍵動力。
事實上,目前韓國面板企業在這方面的戰略布局正在加速,依托完善的顯示終端產品線布局,韓國企業已經開始將OLED面板進行產業化應用。目前韓國三星電子的部分高端手機產品已經應用了OLED面板。未來隨著顯示終端不斷泛化,電視、電腦等終端顯示裝備都將應用OLED面板,這將大幅加快OLED面板的產業化應用,韓國面板企業在這一領域的布局優勢也將迅速顯現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講,當前韓國面板企業加快面板業主流技術更替的做法,更像是為了謀求自主產業地位而進行的艱難拼搏。一旦成功,其將迅速成為新產業競爭領域的新主導者。
在韓臺面板企業主導了向中國大陸轉移高世代面板生產線,以及加快布局OLED面板領域后,日本面板業正面臨著空前戰略壓力:一方面是持續惡化的本國經濟及匯率形勢使其產品出口遭遇重大打擊,而不斷下調的面板價格更使日本面板業舉步維艱,盈利壓力巨大;另一方面,日本面板業的全球市場份額正面臨巨大挑戰,特別是韓臺面板企業在向中國大陸轉移面板生產線后,總體經濟性必將大幅上升,這對日本面板業無疑是一個危險的訊號。
此時,日本官民共同出資的產業革新機構(INCJ)主導東芝、日立、索尼三家企業中小面板業務合并,意圖對抗韓國面板企業的戰略布局。日本企業中小面板業務整合的戰略構想是這樣的:通過三家企業整合重新實現總體上的規模經濟,同時在技術及產業鏈優勢的支撐下提升其在中小面板市場的綜合競爭力,以從韓國面板企業手中爭奪不斷擴大的中小尺寸面板市場。
更重要的是,這三家企業在實現戰略整合后可以充分整合各自在新型面板顯示技術(OLED)方面的領先優勢,從而扭轉當前日本面板業在OLED研發及市場化方面落后韓國三星、LG等面板企業的局面,而這也正是日本產業革新機構主導這一次戰略整合的原因所在。應該說,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加快中小面板企業的戰略整合是在日本面板產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做出的一次調整產業參數的戰略舉動。
對中國彩電業來講,當前新建的液晶面板生產線仍處于起步階段,一旦全球面板產業主流技術更替速度加快,投入巨額資金的中國面板產業將損失慘重,再次步入不得不追趕產業領先者的境地中。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雖然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但中國面板產業的發展也存在著產業機遇:一方面,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面板采購量,在與其他產業板塊進行博弈時擁有相當的產業籌碼,可以此推動外資企業向中國轉移甚至出讓技術;另一方面,OLED顯示方式與液晶顯示存在著一定的傳承關系,依托中國剛剛建好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中國企業應該在相關政府部門的主導下,快速展開OLED顯示方式的應用性研究,形成類似日本產業革新機構的相關部門與產業聯盟,以此加快中國面板產業的自主技術研發和制造的進度,搶占未來產業競爭的新領域。
推薦閱讀
阿里巴巴集團6月6日宣布旗下B2B上市公司阿里巴巴將于今天正式停止交易,6月20日正式退出港交所。 阿里巴巴B2B公司是在2007年10月6號在港交所上市的,融資116億港元,當時創下了中國互聯網公司融資規模之最。馬云一度>>>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OLED興起或將改寫全球面板產業格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610/66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