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選學校、選專業、找實習、找工作,方愛之都自己獨立行事。在斯坦福讀書期間,她找暑期實習職位時,盯緊了高盛和摩根大通投行部。方風雷和高盛的淵源眾人皆知,于是方愛之就不告訴父親。結果到第三輪面試時,她被淘汰了,而第四輪是最后一輪面試。好在東方不亮西方亮,她進了摩根大通投行部實習。畢業時留在摩根大通美國本部工作。
加入真格的方愛之,把天使投資當做自己的事業,干起活來頗為拼命,每周要看15-20個項目,四個月下來,她看過500多個團隊。方愛之展現出的職業素養,很大部分表現在專業和務實上,并因此得到真格基金的LP、紅杉資本管理人沈南鵬6個字評價:激情、專業、努力。
帶薪“打工”的創業者
葉陽在賣掉一手創辦的友言網之后,決定回到硅谷打工。在加入LinkedIn之前,他的前投資人徐小平問他,“你想在美國繼續工作拿綠卡嗎?”
“綠卡?不是。”現為LinkedIn社會網絡與分析組軟件工程師的葉陽,是希望在硅谷找到下一個十億美金的創業機會。
相比他拿到的其他工作邀約,葉陽這份工作的收入并不高。對沖基金TwoSigma給他開出了25萬美金的年薪,但硅谷精神才是葉陽最愿意追隨的。
去年七月,葉陽和朋友2人創業,獲得10萬元天使投資后,啟動項目;2個月后,葉陽從facebook的評論框里獲得靈感:這個平臺支持facebook, AOL, YAHOO!和Hotmail四個賬號登陸并發表評論。于是葉陽迅速轉舵,決定為新浪微博等國內社交媒體設計一個類似的第三方插件。5個月后,友言網被收購。
友言網的故事聽上去像是一個中國版本的“Instagram創業故事”。Instagram公司是一家在線照片共享服務商,在IT圈外原本默默無聞,因為被facebook以10億美元收購而一舉成名天下知。而葉陽和朋友兩個人創業,也正合Instagram這類創業公司的基本哲學:“保持簡單,為了最小的運營負擔而優化程序,并且利用一切能用到的工具”。
產品上線后,2人團隊采取每兩天升級一次的方法迅速地修正用戶反饋的問題。對于推廣,葉陽缺乏經驗,便請來“36氪”等科技類媒體進行報道。盈利更無從考慮,“當時忙著添加新功能,來不及想收錢這件事”。
友言網終究沒有賣出Instagram那樣的天價,但其成功上線和易主速度之快,足令一部分圈內外人士暗自稱奇。
葉陽承認,友言網由科技媒體推廣而小有名氣后,VC們表現出的熱情曾讓他對這個小型互聯網公司的估值發生過膨脹。
“這個項目到底有多好,值不值得做下去,一度沒有搞清楚”。
短期內由風險融資引來的一系列估值泡沫的破裂,反而成為葉陽自省的契機。
他重估了行業狀況和友言網的價值。按照后臺數據,有六千多個注冊網站使用友言網的第三方插件,其中一部分注冊后并未使用;活躍的網站基本排在三百名開外——每天的流量只有幾十萬次,所有的加起來,連新浪網一個頻道都不如。下降曲線極其陡峭,爭取大型商業網站客戶幾乎不可行,友言網不掙錢也做不大。
更重要的是,葉陽深知,中美互聯網產品表面上同質化明顯,但產品功能相去甚遠。“形似神不似”,“不值得再做下去”,在接下來全身而退的并購中,除了自己和牛特,葉陽把友言網全盤賣給了號稱“中國最大的社會化分享按鈕及代碼提供商”的Jiathis(加網)。
15%創業成功的幸運兒中,友言網和Instagram都堪稱“精益創業”(Lean Startup)的典范。如同埃里克·萊斯(Eric Ries)的同名暢銷書里對這種硅谷流行商業模式進行的總結:拋開企劃書,用快速而低成本的試錯,不斷調試以逼近成功。
推薦閱讀
昌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海二代”創業記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612/6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