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為什么想到要同時調查恒大集團主席許家��?
萊福特:對于中國企業,我的經驗是,如果你想要調查一家在中國的企業,通常情況下你要首先觀察企業的管理者,通過這種方式比在美國會有效很多。
因為通過管理者的性格,你多少可以判斷這家企業的領導和管理方式。恒大主席是一個很時尚的人,他喜歡炫耀,他會把這種特性帶入他的企業:公司會大量花錢,在做投資上十分激進。
《21世紀》:這也是你通常調查中國公司的方法?
萊福特:是的。對于中國企業來說,這通常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方法。我覺得投資者可以通過看待這些CEO來了解一家公司是否值得信賴。比如奇虎360的周鴻祎,他是一個很激進的且富有爭議的人物,他把自己的這種個人性格帶入對企業的管理方式中。
《21世紀》:你怎么看待八大投行聯合起來力挺恒大地產?
萊福特:投行是什么樣的,我們都很清楚。他們是無法發現公司的問題的。從我這三年來所調查的所有中國大公司的案子中,我從來沒有見到事前投行出來說,嘿,這里有點問題。
而在恒大地產的案子中,我當天公布了50頁的報告,過了沒多久就有投行陸續出來說話了,他們甚至都還沒時間仔細閱讀我的報告。
“這是新興經濟體需要經歷的成長煩惱”
《21世紀》:從2006年你就明確地開始做空中國股票,這是有目的的么?
萊福特:我要聲明,我不希望人們認為我是在打壓全體中國概念股票。我不希望人們說,你看,恒大是中國企業中“壞蘋果”的代表。我不喜歡對人用刻板印象來看待。
我認為那些不誠實的企業或者會計師事務所感到非常不好,他們給予中國企業一個十分不好的名聲。給大家的感覺是:哦,這就是中國人做事情的方式。
而實際上,每一個案子都有自己的特點。所有我調查過的企業,他們是怎么會有這些不恰當的行為的,都是不同原因造成的。
《21世紀》:但是,你在香櫞研究的網站上特意開辟了一個“香櫞了解中國”的頁面,這難道不是有專門目的的?
萊福特:我這么做的確有我的目的:我不想讓投資者認為我不懂中國。
因為我并不在中國生活,在中國也沒有我的固定的合作伙伴,因此有人質疑我對中國公司情況的了解。但是我想用過往我調查過中國公司從未失手的經驗告訴大家,我的調查是值得信賴的。
盡管如此,我不認為我所調查的公司,可以代表所有中國上市公司的普遍特點。但我相信,這是每一個新興經濟體都要經歷的成長的煩惱。
《21世紀》:但是,從你過往150多份報告中,鮮有針對其他新興市場的。為什么單單看中中國這個新興市場?
萊福特:因為和其他新興市場相比,中國有更大的流動性,而這正是我在這個市場有更多做空機會的原因。而在其他的新興市場,比如巴西等地,有太多大型的自然資源企業,我個人對于自然資源類股票的交易并不感興趣。
《21世紀》:現在的事實是,中國概念股票在海外市場屢遭獵殺,他們的股票價格往往不足1美元。投資者信心難以恢復。你覺得這不是像香櫞這樣的做空機構頻繁做空而導致的嗎?
萊福特:當然不是。股價低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問題,投資者不相信他們了,僅僅如此。如果中國企業或者公眾認為是我們導致了這些中國概念股遭遇獵殺,那是他們錯了。
中國企業目前在財務上最大的問題是透明度和誠信度。每個企業都會有好的時期和不好的時期,要做到的是誠信。即便是最偉大的公司,也會遭遇難堪的季度報表,中國企業要認識到這一點,要盡可能披露全面信息。
如果長期來看,這些股價低的企業能夠重整業務,那么股價自然會上去�;謴屯顿Y者信心當然需要時間,這里有一個周期性的問題。過了這個周期就好了。
《21世紀》:接下來哪些中國企業可能是你的目標?
萊福特:這個問題我現在沒有辦法回答,要看到時候的情況決定。我在選擇行業和公司上沒有限制。但是比較確定的是,根據中國目前的情況,我不會做空中國國有企業和銀行,因為有政府在后面全力支持。
前一段時間我還做多了搜狐,因為我覺得這家企業的業務模式在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很大。我人在美國,我不能親臨現場調查中國的建筑房屋等,但我可 以了解互聯網,我相信互聯網在中國市場的成長,我也知道中國用戶對于互聯網的需求程度。當然,我不是說我只關注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我還做過許多不同類型的 中國企業。
應對危機發酵
香櫞研究做空在香港上市的恒大顯示,發酵了近兩年的中概股危機,正悄然從美國市場向其他海外資本市場蔓延。
“做空機構已經把中國公司整體作為一個賣空和攻擊的目標。由于在美上市中國企業的市盈率普遍偏低,已經沒有太多的空間留給做空機構。于是做空機 構紛紛轉戰香港,在那里中國企業的估值相對更高。”美國長盛律師事務所(Troutman Sanders)負責中國業務的合伙人姜浩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
從2010年開始,香櫞、渾水、穆迪等機構對多家中國企業做出財務造假等攻擊,致使大部分被攻擊的中國企業市值大幅縮水,甚至退市,海外投資者信心不穩。
沃頓商學院副教授Jonah Berger表示,在股市上,焦慮的情緒會左右人們分享一些壞信息,投資者通常寧可信其有。
在做空機構攻擊的目標中,許多企業最終都被證明存在財務欺詐或管理層挪用公款等問題。
一位不愿具名的對沖基金人士告訴記者,2009年以來不少美國中介機構“忽悠”中國企業轉板上市,此間許多財務問題沒有得到清理,因此被做空機構一抓一個準;此后,市場信心缺失,導致正常IPO上市的中國企業,一旦遭遇獵殺,股價也不可避免大跌。
渾水、香櫞等做空機構通常采用的方法,一是徹查中美財務審計差異造成的漏洞缺口,主要包括銷售收入虛報等,二是檢查企業高管的不當行為,三是監測企業是否符合程序,按照規定定期向監管機構和公眾投資者報備等。而在具體的案件中,這些方法幾乎沒有失手的時候。
此前,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上市部主管卡特勒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目前由一些財務丑聞引發的“中國陰影”,不僅對市場投資者,也對潛在的想要上市的中國企業產生了消極影響。
截至2012年6月7日的數據顯示,紐約泛歐共有超過100家上市公司來自大中華地區,其中79家在紐約交易所(NYSE),20家在美國證券 交易所(Amex),3家在紐約泛歐創業板(Alternext)。今年上半年僅有兩家中國企業IPO,除了3月份的唯品會IPO外,另一家是在Amex 上市的。
推薦閱讀
泄露內幕交易信息案件司法解釋已施行1個多月,而近期的一則案例則顯得頗為蹊蹺,在軟控股份(002073,收盤價8.36元)6月29日公布向下修正2012年中期業績預告前的6月25日,機構資金已率先大肆出貨。 機構出逃1.2億元 6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概股老殺手“香櫞”起底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703/72773.html